钢筋混凝土原理_过镇海.pdf
2021-04-23 下载:106
下载
大小:31.48MB
钢筋混凝土原理
节选段落一:
在设计或验算这些结构的承载力时,如果采用混凝土的单轴抗压或抗
拉强度,其结果必然是:过低地给出二轴和三轴抗压强度,造成材料浪费,
却又过高地估计多轴拉-压应力状态的强度,埋下不安全的隐患,显然都不
合理.
早在20世纪之初,德国人Foppl进行了水泥砂浆的二轴受压试验,美
国人Richart完成了混凝土圆柱体的常规三轴受压试验阳] 。 此后,因为结
构工程中的应用尚不急迫和试验技术水平的限制,混凝土多轴性能的研究
几乎停滞.节选段落二:
混凝土的二轴抗压强度(八)均超过其单轴抗压强度(J,):
CIC If, 1;;,. 儿 (4-1)
随应力比例的变化规律为:
11,/11, =0~0. 2— 八随应力比的增大而提高较快,
112知=O.2~0. 7—八变化平缓 , 最大抗压强度为(1. 25~1. 60)/,, 发生在11,/11, =
0. 3~0. 6之间;
11, 知 =O. 7~1.0— 八随应力比的增大而降低 .节选段落三:
我国的设计规范(l-1] 指
出 , 混凝土的多轴本构关系宜通过试验分析确定,对二轴应力状态也可采用损伤模型或
弹塑性(增量)模型 .
4. 5.1 线璋性类本构模型
这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材料本构模型。 材料变形(应变)在加载和卸载时都沿同一 直线
在设计或验算这些结构的承载力时,如果采用混凝土的单轴抗压或抗
拉强度,其结果必然是:过低地给出二轴和三轴抗压强度,造成材料浪费,
却又过高地估计多轴拉-压应力状态的强度,埋下不安全的隐患,显然都不
合理.
早在20世纪之初,德国人Foppl进行了水泥砂浆的二轴受压试验,美
国人Richart完成了混凝土圆柱体的常规三轴受压试验阳] 。 此后,因为结
构工程中的应用尚不急迫和试验技术水平的限制,混凝土多轴性能的研究
几乎停滞.节选段落二:
混凝土的二轴抗压强度(八)均超过其单轴抗压强度(J,):
CIC If, 1;;,. 儿 (4-1)
随应力比例的变化规律为:
11,/11, =0~0. 2— 八随应力比的增大而提高较快,
112知=O.2~0. 7—八变化平缓 , 最大抗压强度为(1. 25~1. 60)/,, 发生在11,/11, =
0. 3~0. 6之间;
11, 知 =O. 7~1.0— 八随应力比的增大而降低 .节选段落三:
我国的设计规范(l-1] 指
出 , 混凝土的多轴本构关系宜通过试验分析确定,对二轴应力状态也可采用损伤模型或
弹塑性(增量)模型 .
4. 5.1 线璋性类本构模型
这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材料本构模型。 材料变形(应变)在加载和卸载时都沿同一 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