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器缓冲罐应力分析

1.问题描述

水冷却器缓冲罐置于混凝土建筑物中免受自然环境影响,罐内水平面随容器改变,水平面上为氮气。其结构为带椭圆端盖的垂直圆柱压力容器,椭圆封头比例为2:1,圆柱内径为1050mm,外径为1074mm,圆柱垂直长度为1400mm,全长2370mm,压力容器中间检查孔直径为457.2mm,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直径为63.5mm,排水口直径为25.4mm,容器底部有四个支撑梁,如图1所示。

冷却器缓冲罐应力分析的图1

图1 冷却器缓冲罐模型

分析标准根据ASME规范III中的NB-3000和NF-3000,包括支撑梁和管口的压力容器为I类组件,完整的给定温度下的结构材料属性如表1所示,采用基本应力强度评估组合载荷,完成结构静强度校核分析。

载荷包括:自重,指定温度下的压力载荷,设计压力为100℉(38℃)温度下75psi,操作条件为70℉(20℃)温度下50psi,试验压力为70℉(20℃)温度下94psi;管口载荷,静水压力载荷考虑全部充满水的情况,地震载荷,这些载荷根据设计规范进行组合为下述5种工况:设计工况,A级载荷,B级载荷,C级载荷,D级载荷,试验工况,如表2所示,应力评定标准如表3所示。

表1 材料属性

冷却器缓冲罐应力分析的图2

表2 载荷组合工况

冷却器缓冲罐应力分析的图3

表3 ASME III中I类组件应力评定标准

冷却器缓冲罐应力分析的图4

2.分析过程

整体计算模型忽略管口,考虑支撑梁,采用3D梁壳模型,根据表2考虑自重、内压、静水压力、温度、地震等5种不同载荷组合可进行多工况分析。本例仅给出设计工况下的分析过程。

直接网格划分,结果如图2所示,总共有14169个节点,4743个单元,网格最大偏度0.57,平均偏度为0.05。

冷却器缓冲罐应力分析的图5

图2 模型网格

冷却器缓冲罐应力分析的图6

图3 静水压力

设计工况为支撑梁底部固定,包括储罐装满水的自重载荷、静水压力载荷、内压载荷、地震载荷及热载荷,由于应力评定时考虑了该温度下的许用应力,因此本例不计温度热载荷(如果需要考虑温度,也可补充热膨胀系数进行计算)。

冷却器缓冲罐应力分析的图7

图4 边界条件

冷却器缓冲罐应力分析的图8

图5 总位移云图

冷却器缓冲罐应力分析的图9

图6(a) 壳体外侧应力强度云图

冷却器缓冲罐应力分析的图10

图6(b) 壳体内侧应力强度云图

冷却器缓冲罐应力分析的图11

图7 梁的应力云图

冷却器缓冲罐应力分析的图12

图8 路径示意图

3.结果讨论

模拟得到的位移云图如图5所示,最大位移处于壳体顶部,为0.17mm;应力强度最大值位于梁壳连接处,壳体外侧存在应力集中,大小为51.43MPa,壳体内侧为39.97MPa。梁的应力最大值同样位于梁壳连接处,为1.27MPa。获取最大应力节点处的坐标信息,定义局部坐标系,沿着储罐侧壁不同高度定义与X轴相交的路径,采用X Axis Intersection创建路径。

应力线性化结果如下:

路径1(外侧)

冷却器缓冲罐应力分析的图13

路径2(内侧)

冷却器缓冲罐应力分析的图14

取罐体内侧进行应力评定,评定结果通过。注意壳单元计算得到的为整体薄膜应力和弯曲应力。

4.问题扩展

  • 4.1 远端位移约束

抑制线体,分析中加入4个远端固定位移约束分别作用在罐体与支撑梁连接处,约束点坐标分别为(591mm,0,0)(-591mm,0,0,)(0,0,591mm)(0,0,-591mm),约束全部平移和转动自由度。

冷却器缓冲罐应力分析的图15

图9 边界条件

冷却器缓冲罐应力分析的图16

图10 总位移云图

冷却器缓冲罐应力分析的图17

图11(a) 壳体外侧应力强度云图

冷却器缓冲罐应力分析的图18

图11(b) 壳体内侧应力强度云图

  • 4.2 远端位移约束带加强板

考虑连接处的局部加强,增加加强板厚为12mm,在DM中设置加强板的面厚度为24mm,其余设置不变,重新求解得到变形及应力强度结果如下。

冷却器缓冲罐应力分析的图19

图 12 模型网格

冷却器缓冲罐应力分析的图20

图13 总位移云图

冷却器缓冲罐应力分析的图21

图14(a) 壳体外侧应力强度云图

冷却器缓冲罐应力分析的图22

图14(b) 壳体内侧应力强度云图

  • 4.3梁连接

抑制四个远端固定位移约束,在Mechanical的Connection中插入Beam,根据惯性距相等,圆截面为πd**4/64,矩形截面为bh**3/12,得到梁的等效半径为68.5mm,梁的连接为Body-Ground,运动端作用在罐体与支撑梁连接处。

冷却器缓冲罐应力分析的图23

图15 梁连接示意图

冷却器缓冲罐应力分析的图24

图16 总位移云图

冷却器缓冲罐应力分析的图25

图17(a) 壳体外侧应力强度云图

冷却器缓冲罐应力分析的图26

图17(b) 壳体内侧应力强度云图

梁的变形行为有rigid、deformable、beam,在此给出deformable的结果云图。

综上,以上几种模型的最大变形以及壳体内侧最大应力强度差不均不大;而壳体外侧最大应力位于壳体与支撑梁连接处,为局部应力集中,因此有一定的区别,实际的真实模型由于焊缝的存在,并不会产生这样的应力集中。

若是对整体模型进行强度校核,上述方法均适用;若考虑局部应力,应补充建立包含焊缝在内的三维实体模型进行局部校核。

该付费内容为:算例源文件

包含1个附件 1人购买
默认 最新
当前暂无评论,小编等你评论哦!
点赞 14 评论 收藏 1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