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PCB最优换线层是哪一层?仿真告诉你答案

作者:王晨希 上海安世亚太高频电磁软件应用工程师

文章发布:上海安世亚太官方订阅号(搜索:PeraShanghai)

联系我们:021-58403100

本文共计1511字,阅读时间预计5分钟


平常我们做PCB设计的时候会有一个最优选择换线层的说法。例如设计一个12层板,当走线走在表层的时候,有的工程师会选择第三层作为最优换线层,也有的工程师会选择第十层作为最优换线层。

到底哪一种选择方式是对的呢?

仿真告诉你答案!



高速PCB最优换线层是哪一层?仿真告诉你答案的图1

如上图所示,在HFSS 3D layout中考察一个12层板的过孔设计,L2、L4、L6、L9、L11为地等,L8为power层,其余层为走线。当走线走在表层时,我们分别将换线层设置为L3、L5、L8、L10,考察其阻抗和S参数的影响。


首先考察阻抗

高速PCB最优换线层是哪一层?仿真告诉你答案的图2

从上图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当换线层越靠近表层,阻抗越小,越远离匹配的100欧姆。

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换线层越接近表层,stub也就越长。长stub不但会影响阻抗匹配,另一方面,单独伸出的枝节也会容易形成类似于天线的结构,造成EMC方面的问题,同时也会造成振铃,信号延迟等问题。


然后考察S参数

高速PCB最优换线层是哪一层?仿真告诉你答案的图3

可以从上图看出,当换线层越靠近表层,高频处的反射系数越大,传输系数越差,越不利于高速信号的传输。

既然换线层距离表层越远越好,那为什么会有工程师会认为L3是最优换线层呢?

重点在于回流路径


最优换线层分析

高速PCB最优换线层是哪一层?仿真告诉你答案的图4

▲ 该12层板的侧视图

当使用L3作为最优换线层时

回流路径直接就是L2的地层,不用再做额外的处理。

当使用L10层作为最优换线层时

则需要考虑回流路径,因此需要在走线附近打地回流过孔,而少打这些过孔有很多的好处。

一般来说,认为L3是最优换线层的工程师都是比较资深的工程师。如果是在10到15年前的设计,由于数据速率没有很高,因此使用L3作为换线层是非常正确的选择,毕竟从S参数可以看出来,在相对低频的区域,反射系数的变化不是那么明显。

那么如果我的设计有很高的尺寸要求,因此不得不在距离表层的信号层换线,但同时也有很高的信号完整性要求,是不是就完全没办法了呢?

当然不是,对于这种设计我们可以采用背钻技术。



背钻技术

背钻技术如下图所示,红色为背钻钻头。就是通过一个比孔径大一些的钻头,在不连续的那几层的最外面往里钻,直到把所有不连接的层全都钻掉,以减小stub的技术。

高速PCB最优换线层是哪一层?仿真告诉你答案的图5

在HFSS 3D layout中,

可以很方便的创建背钻孔。


高速PCB最优换线层是哪一层?仿真告诉你答案的图6

增加了背钻后,我们继续考察

使用不同的换线层时阻抗和S参数的影响。

高速PCB最优换线层是哪一层?仿真告诉你答案的图7
高速PCB最优换线层是哪一层?仿真告诉你答案的图8

从阻抗和S参数我们都看到,加了背钻之后,由于没有stub的影响,越接近表层,阻抗也就也越好。


背钻技术的问题

背钻技术虽然能够解决stub带来的问题,

但还是有一定的问题和风险的。

第一个问题就是成本

需要在过孔做完金属化后再次钻孔,然后树脂填充,因此一定会有成本的上升。

另一个问题就是风险

使用背钻技术有一定的不达标风险和报废风险。因为钻孔的深度有一定的公差,同时板子的厚度也有一定的公差,因此不可能做到完美的达到要求的背钻深度,钻得过浅容易对信号造成一定的影响,钻得过深则信号线开路、板子报废。

因此需要在设计之初

通过仿真技术根据性能要求留出一定公差余量

宁浅勿深。

高速PCB最优换线层是哪一层?仿真告诉你答案的图9

▲ 背钻深度过浅,对信号传输有影响

高速PCB最优换线层是哪一层?仿真告诉你答案的图10

▲ 背钻深度正合适,完美

高速PCB最优换线层是哪一层?仿真告诉你答案的图11

▲ 背钻深度过深,报废

那么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是否就能得到这个结论:

“高速信号线换线层,如果不用背钻技术就要选择远离走线层,如果使用背钻技术就要接近走线层”。

当然不能。

每个过孔根据孔径以及焊盘都是有自己的特性的,例如在上面的12层板中,通过修改孔径和焊盘的尺寸,可以得到下面这样的结果。


原因分析

高速PCB最优换线层是哪一层?仿真告诉你答案的图12

从阻抗图中可以看出,最好的换线层既不是靠近表层的L3,也不是远离表层的L10,而是L5。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要说明这个结果的原因

就必须要从过孔阻抗的原理说起了。


线路板上物件的阻抗与它所包含的寄生电容和寄生电感有关,其中阻抗与电容成反比,与电感成正比。当二者都变大时,就要看是哪一个部分的变化率比较大了。

>> 非常微小的孔由于在水平面方向与其它金属耦合面积小,造成寄生电容偏小,当换层改变时它的变化率非常小。


>>  垂直方向的过孔长度决定了电感的大小,当换层改变时电感的变化至少是10倍以上。这个时候电感变化率大,电容变化率小,因此过孔越长阻抗越大。


>>  而接大过孔正好相反,电容变化率大,电感变化率小,过孔越长阻抗越小。


总结

从这个案例就能看出来高速PCB走线仿真的重要性,如果只是凭着少数的经验或者想当然,可能就大错特错啦。

*本文版权归上海安世亚太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高速PCB最优换线层是哪一层?仿真告诉你答案的图13

关注【上海安世亚太】,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活动资讯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用,点个赞吧!

(4条)
默认 最新
感谢分享!
评论 点赞
很好
评论 点赞

查看更多评论 >

点赞 6 评论 5 收藏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