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一个待办事项——恶补切片软件的基础操作!
#Cura
版本4.2
机型设置
安装完成后,首次启动软件并点击“Get started”开始机型设置。
01
02
点击 👆 查看大图
以选择Anycubic系列机型为例,如果在Anycubic系列中没有的,可在“Custom”进行选择。三角洲机型如Kossel、Predator,可选择“Custom”→“DeltaBot”。
点击“管理打印机按钮(Manage printers)”后,点击“重命名(Rename)”,对机型名称进行修改
03
以Mega X的机型参数为例
04
修改完成后,点击“打印机设置(Machine Settings)”并按照打印机说明书提示修改X、Y、Z的参数。设置完成后,点击关闭退出设置界面。
导入标准配置文件
依次点击“设置(Settings)”菜单下的“配置设定可见性(Configure setting visibility)”,勾选“Check all”使所有参数设置项可见。
01
02
点击 👆 查看大图
点击“偏好设置(Preferences)”→“配置文件(Profiles)”→“导入(Import) ”→选择文件(详见左图)并打开。设置完成后在“打印设置”→“配置文件”中选择刚导入的配置文件,此处的参数可根据不同的模型结构来更改设置。
使用操作
Step 1:导入文件
点击左上角“文件”
打开并导入储存卡中自带的测试模型
右键可对模型进行旋转
Step 2:基础操作
选中模型,点击界面左边的操作图标
可以对模型进行
“移动”、“缩放
”、“旋转
”等操作
单一模型设置:
当打开多个模型时
可以为指定的模型配置单独的切片设置
支撑屏蔽设置:
可以在模型上设置屏蔽区域
使设置的区域不生成支撑
注意⚠:
打印最大模型时
打印平台附着参数不要加裙边
否则会超过打印机的打印范围
(在Build Plate Adhesion Type选择None)
Step 3:切片存储
打印参数设置完成后
点击软件右下角的“切片(slice)”按钮
等待切片完成后
点击“预览(preview)”按键
可预览模型的打印效果
在切片之后
点击右下角的“保存到文件”
将模型Gcode文件保存拷贝至储存卡中
⚠ Gcode文件命名的规则是:
纯英文字母或数字,且不超过20个字符
#Photon Workshop
版本V2.1.26
参数简介
Photon Workshop界面
层厚
可设置范围为0.01-0.1mm。默认0.05层厚最容易成型。层厚加厚,曝光时间需要增加会加速2K屏的老化;层厚减少,曝光时间可适当减少,较容易不成形。建议至少打印完两瓶树脂熟悉打印机性能后再尝试进一步调整。
正常曝光时间:
曝光时间受树脂、模型、温度、层厚的综合影响,一般随机树脂8S可以满足使用要求。初次使用可以先打印随机U盘文件“R_E_R_F”,测试最佳曝光时间。
关灯时间:
从打印平台下降停止后开始计算,延迟关灯时间的秒数后才开始曝光,主要起到让树脂重新回留料槽中心并稳定液面的作用,当树脂流动性差,温度低时此树脂建议1-3S左右。
底部曝光时间&层数:
底部曝光时间与底部层数共同决定模型在打印平台的黏附性,越长粘附性越强。树脂吸收光能量也有极限,因此增加底部层数的数值同样能增加粘附性。底部曝光时间建议60S左右,底部层数建议6层左右。
📌 较长的底部曝光时间也会导致底部稍微大一圈,模型要求较高则需放斜悬空打印。
📌 透明树脂由于透光性强一些,曝光时间和底部曝光时间可以适当减少,相同的参数下可能导致模型取不下来。
放置及支撑
根据模型的特点有两种建议摆放方式:
No 1:本身有大平面的
这类模型一般直接贴底打印即可
除非要避免底部放大一圈
或者模型有其他原因不能贴底打印的
常见模型如带底座的人物模型、雕像、笔筒
等零件均可以直接贴在底板上打印
R_E_R_F 测试文件
No 2:没有平面或者平面不合适贴底的
在模型没有平面或平面不适合贴底的情况下
一般通用处理方法是:放斜、悬空加支撑
恶补完了这2大切片软件的基础操作
还想要进一步加固切片设置技能?
想知道Cura & Photon Workshop
还有哪些提升打印成功率的小技巧?
明晚19:00,B站纵维立方Anycubic
3D打印老司机+美女主播燕燕
9个模型讲解+不定时抽奖互动环节
带你玩转切片,迈进3D打印
﹀
﹀
﹀
﹀
﹀
﹀
在后台发送「cura」或「photon workshop」
即可获得相对应的官方下载链接 🔗
大家可按需选择,提前下载
明晚,我们直播间见!
点击 阅读原文
直入Photon Workshop官方下载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