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温度对TC25 钛合金锻件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TC25钛合金是苏联于1971年研制的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Ti-Al-Sn-Zr-Mo-W-Si 系α+β 型热强钛合金,它兼有BT9 钛合金的高热强性和BT8 钛合金的热稳定性,适合在500~550℃长时间工作;加工性能良好,是用于发动机的理想热强钛合金,被广泛应用于制造航空发动机关键零件,如航空发动机压气机盘件。
航空发动机用机匣类锻件多为关重件,其品质关系到发动机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查阅了小型锻造厂10 余批机匣锻件的生产档案记录,发现锻件所用原材料相变点在1007 ~1028℃范围内变化,锻造温度均为相变点下35℃,且在锻件生产过程中加热温度始终保持不变,所生产的锻件存在组织性能匹配不良,甚至高温强度不能满足标准要求的现象,这影响到了发动机用锻件的安全使用。H. J. Henning &P. D. Frost 研究了TC4 合金等轴α 相含量对性能的影响发现:组织中等轴α 相含量为零或太多时,均会抑制材料某些性能的发挥,例如屈服强度降低等。薛强等研究了α 相形态与含量对TA15 钛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初生α 相含量增加,合金强度有所下降。当初生α 相含量高于40%后,含量再增加对合金塑性提升并无益处。因此,只有当α相含量处于合适的范围时,才能得到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影响等轴α 含量的因素主要有:材料化学成分不均匀性;炉内温度的不均匀性;变形热效应引起变形体内温度场变化。当原材料和变形量确定时,α含量主要取决于锻造加热温度。本文以某型号某机匣锻件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究锻造加热温度对TC25 钛合金环件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为TC25 钛合金锻件获得良好的组织和性能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试验设计及过程
试验材料
本研究所用原材料为西部钛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φ200mm 的TC25 钛合金棒材,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棒材高倍组织如图1 所示,棒材性能见表2、表3 及表4,用金相法测得相变点为1009℃。由图1可以看出,试验所用原材料高倍组织为等轴组织,等轴α 相分布不均匀。由表2、表3、表4 可以看出,原材料性能均符合原材料标准要求,但富余量不大,因此,本试验所用原材料为复验合格料,但整体水平偏低。
表1 TC25 钛合金棒材的化学成分(wt%)
表2 原材料室温力学性能
表3 原材料高温力学性能
表4 原材料热稳定性(550℃×100h,空冷)
图1 原材料高倍组织(500×)
试验工艺与热处理制度
TC25 钛合金环件的主要生产工序为:原材料复验→下料→加热→锻造→热处理→理化测试→入库。锻件各工序变形量设定的基本原则为:在锻透的前提下尽量保证终锻温度,同时变形体内部不能出现剧烈温升,为了确保试验顺利进行,对镦饼和终扩工序进行了模拟,分别如图2 和图3 所示。根据锻件验收标准Q/S 12.2402 及相关资料,本试验锻件热处理制度为:一次退火,(900~980℃)×(90~100min),空冷;二次退火,(500~540℃)×(300~360min),空冷。
图2 第1火模拟结果
图3 第2火模拟结果
试验方案
本试验思路为:锻件生产前在原材料棒材上切取φ200mm×20mm的低倍片进行空烧,将初始等轴α含量控制在25%~35%,此时的空烧温度记为T0,本试验测得T0 为995℃,在此基础上设计了A、B 两种锻造加热方案(表5)。由表5 可知,两种加热方案的镦粗工序加热温度均适当降低,这是由于棒料镦粗时变形较为剧烈,适当降低温度可预防坯料心部过热、过烧现象。
表5 两种锻造加热方案
试验结果及分析
采用A、B 两种锻造加热方案各生产1 件试验件,分别记为锻件A 和锻件B,锻件热处理后检测高倍组织及弦向力学性能。原材料在995℃下的高倍组织和锻件高倍组织见图4,锻件室温力学性能、高温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对比分别如表6、表7、表8 所示,此外两试验件在500℃、550℃下的高温持久性能皆符合要求。
表6 不同加热方案锻件室温力学性能
表7 不同加热方案锻件高温力学性能
表8 不同加热方案锻件热稳定性(550℃×100h,空冷)
图4 试验件高倍组织照片(500×)
从图4 中可以看出,锻件A 和锻件B 的显微组织特征均为在β 转变基体上分布着等轴α 相。锻件A 的等轴α 相含量达到了55%,次生α 相所占比例较小,为典型的等轴组织,相较于原材料在995℃下的组织,等轴α 相含量明显增多。这是由于在镦粗及马扩工序锻造加热温度较低,锻造过程中产生的部分等轴α 相颗粒未能溶解。锻件B 的等轴α 相含量约为35%,并有少量的短条状α 相,且次生α相所占比例较大,尺寸更长更细,分布更为均匀弥散,为典型的双态组织,相较于原材料在995℃下的组织,等轴α 相含量基本持平,这是由于马扩工序提高了锻造温度,锻造过程中产生的部分等轴α 相颗粒逐渐溶解,使得合金中等轴α 相数量减少。同时,由于初生α 相的溶解,未转变β 基体含量和饱和度增大,从而增大析出次生α 相的驱动力,使得次生α 相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而增多并变得更加细小而弥散。
结合表6、表7、表8 可以看出,相较于锻件A,锻件B 的室温抗拉强度和热稳定拉伸强度分别提高了约65MPa和50MPa,增幅明显,断后伸长率略有降低,冲击性能基本持平;与此同时,锻件A 在 500℃加热情况下抗拉强度为722MPa、719MPa,550℃时抗拉强度有一个试样为682MPa,均不满足标准要求,甚至低于原材料强度。相比于锻件A,锻件B 在 500℃加热情况下抗拉强度提高了约40MPa,断后伸长率略有提高;550℃时抗拉强度提高了约30MPa,断后伸长率略有下降。在拉应力作用下,当外加应力大于位错开动的临界应力时,位错便开始运动。在位错运动的过程中,组织中等轴α 相、短条状或细长条状α相含量不同,α 界面阻碍位错运动的能力不同。由于锻件B 中的短条状或细长条α 相含量大于锻件A,即前者的α 界面多,位错运动的阻力大,所以宏观上表现为前者的强度高。
试验结论及操作要点
⑴等轴α 相含量随着锻造温度的提高而减少。坯料在较低温度下进行镦粗、在较高温度下进行马扩和扩孔能有效控制锻件等轴α 相含量并改善组织均匀性;在较低温度下进行镦粗和马扩、在较高温度下进行扩孔会造成等轴α 相偏多。
⑵等轴α 相含量对TC25 钛合金锻件的力学性能有较大影响,当等轴α 相含量约为35%时,可以得到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随着等轴α 相含量的增加,室温强度和高温强度均显著降低,而塑性无明显变化;当等轴α 相含量达到约55%时,高温强度不能满足标准要求。
⑶锻件生产前先对同炉号低倍片进行随炉空烧,将等轴α 相含量控制在25%~35%,镦饼工序加热温度在此空烧温度基础上适当降低,锻造工序均按空烧温度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