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建筑物土石坝的特点、分类及构造 附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控理论及其应用下载
-
可以就地取材,节约大量水泥、木材和钢材,减少工地的外线运输量。由于土石坝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发展,放宽了对筑坝材料的要求,几乎任何土石料均可筑坝 -
能适应各种不同的地形、地质和气候条件。任何不良的坝址地基,经处理后均可筑坝。特别是在气候恶劣、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和高烈度地震区的情况下,土石坝实际上是唯一可取的坝型 -
大功率、多功能、高效率施工机械的发展提高了土石坝的施工质量,加快了进度,降低了造价,促进了高土石坝建设的发展 -
岩土力学理论、试验手段和计算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大坝分析计算的水平,加快了设计进度,进一步保障了大坝设计的安全可靠性 -
高边坡、地下工程结构、高速水流消能防冲等土石坝配套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的综合发展,对加速土石坝的建设和推广也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
在土石坝上、下游坝坡设置护坡,坝顶及下游坝面布置排水措施,以免风浪、雨水及气温变化带来有害影响 -
坝顶在最高库水位以上要留一定的超高,以防止洪水漫过坝顶造成事故 -
布置泄水建筑物时,注意进出口离坝坡要有一定距离,以免泄水时对坝坡产生淘刷。
4)沉陷方面由于土石料存在较大的孔隙,且易产生相对的移动,在自重及水压力作用下,会有较大的沉陷。沉陷使坝的高度不足,不均匀沉陷还将导致土石坝裂缝,横缝对坝的防渗极为不利。为防止坝顶低于设计高程和产生裂缝,施工时应严格控制碾压标准并预留沉陷量,使竣工时坝顶高程高于设计高程。对于重要工程,沉陷值应通过沉陷计算确定。对于一般的中、小型土石坝,如坝基没有压缩性很大的土层,可按坝高的1%~2%预留沉陷值。根据土石坝的特点,认真分析研究基本资料,在枢纽布置时,应特别重视并尽量避免或减少土石坝与刚性建筑物的连接。对有条件的坝址,尽量选用开敞式溢洪道,以提高泄洪的超泄能力,使土石坝满足稳定、渗流、变形、冲刷以及不漫顶的要求。
土石混合坝上述多种土质坝中,粗粒土改用砂砾石料筑成的坝,或用土石混合在一起的材料筑成的坝,称为土石混合坝。根据防渗体的位置和材料的不同,也可分为心墙坝、斜墙坝和人工材料防渗坝,如[图4-3(g)~(j)]所示。堆石坝除防渗体外,坝体的绝大部分或全部由石料堆筑起来的称为堆石坝。按防渗体的布置,同样也有斜墙坝、心墙坝两种[图4-3(k)、图4-3(l)]。钢筋混凝土刚性斜墙堆石坝也称为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水工建筑物—土石坝的构造
贴坡排水1—浸润线;2—护坡;3—反滤层;4—排水;5—排水沟
1.上游护坡上游护坡的型式有抛石、干砌石、浆砌石、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或水泥土等。护坡覆盖的范围,应由坝顶起护至水库最低水位以下一定距离,一般最低水位以下2.5m。对最低水位不确定的坝应护至坝底。(1)抛石(堆石)护坡——将适当级配的石块倾倒在坝面垫层上的一种护坡。优点是施工进度快、节省人力,但工程量比砌石护坡大。堆石护坡的厚度一般认为至少要包括2~3层块石,这样便于在波浪作用下自动调整,不致因垫层暴露而遭到破坏。当坝壳为黏性小的细粒土时,往往需要两层垫层,靠近坝壳的一层垫层最小厚度为15cm。(2)砌石护坡——用人工将块石铺砌在碎石或砾石垫层上,有干砌石和浆砌石两种。要求石料比较坚硬并耐风化。
水泥土护坡(单位:m)1—土壤水泥土护坡;2—潮湿土壤保护层;3—压实的透水土料
下载地址: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控理论及其应用
点赞 评论 收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