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理解决方案 | 电子可靠性——多热算过热?

电源工程师如今可以使用比以往更强大的热仿真工具,有限元分析和计算流体动力学甚至能够为非常复杂的热管理解决方案提供高精度的预测。

然而,这些新功能却未解决最关键的问题:多热算过热?

电源是所有电子设备的核心。它通常需要在相对紧凑的空间中通过低成本来提供高功率和高电压,为了满足这些需求,电源设计人员必须充分发挥创意与技能。

但是创意需要依靠丰富的专业知识,电源设计尤为如此。为了解决电源噪声、时序和效率要求,这全都离不开专业技术和经验。遗憾的是,热管理解决方案的反馈回路并非总是这样直接。虽然令人惊叹的强大热工具可以非常准确地预测结温、壳温和环境温度的分布情况,但是与了解具体的温度相比,想要确定合适的温度通常是一件更加困难的事情。

     

面临风险的组件


降额方法一直是一种值得商榷的做法,但它在老式电子产品中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一般固态机制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数百年,才会逐渐出现性能劣化、进而导致大量故障。降额策略更多关注的是功能(参数漂移等),其次才考虑可靠性。如今,可靠性问题已变得日益显著,由于需要在更紧凑的空间内容纳更多功能,如此精细的结构导致在几年内或者甚至几个月内就会发生性能劣化,即便设计人员遵守了传统的降额方法也是如此。

在电源设计中,与温度循环和可靠性有关的最受关注的组件技术包括:

  • 磁性(变压器/扼流圈)通特性

  • 光耦元件/发光二极管(LED)网络接入相关问题

  • 电容器(电解/陶瓷/薄膜)

  • 集成电路

  • 焊点

磁性元件(变压器/扼流圈)


我们首先探讨变压器和扼流圈等磁性元件,是因为在设计审核和组件应力分析阶段出现温度问题时,通常不考虑这类组件技术。因为变压器一般也是定制生产,许多变压器甚至没有提供温度额定值。那么,如何判断磁性元件发生过热情况?

热管理解决方案 | 电子可靠性——多热算过热?的图1

发光二极管/光耦元件

发光二极管(LED)一般在电源中用作指示灯或光耦技术的发光器件。LED的自然使用寿命会随着磨损而结束。有源区内部的缺陷会刺激成核和位错增长,这尤其会受到温度和电流的影响。

电解电容器

电解电容器是设计人员在温度影响方面最需要关心的组件。众所周知,作为唯一一种依靠液体才能正常工作的电子组件,电解电容器由于液体电解质逐渐蒸发而具有有限的使用寿命。电解质的丧失会导致电容逐渐减小,等效串联电阻(ESR)增大。基于此,除了电压、电流(纹波)、温度等标准的元件额定值以外,所有电解电容器制造商也都提供了额定的使用寿命。

陶瓷电容器

为满足电源设计人员对更高性能的期望,陶瓷电容器制造商已经大幅提高了给定封装尺寸(0402、0603等)的电容量。这种电容器技术的改进需要增加介电层数量(>300),同时减少介电层厚度1(参见图14)。但是,额定电压无法跟上陶瓷电容器介电层的厚度减少速度,造成介电层上的电场显著增强。

热管理解决方案 | 电子可靠性——多热算过热?的图2

薄膜电容器

薄膜电容器可能因两种故障机制而发生故障,每一种都对温度敏感:首先是部分放电(也被称为电晕)。这是薄膜电容器的自愈机制,然而过高的水平可能破坏大面积的聚酯介电层,导致所测的电容值下降。部分放电通常在低于额定电压的电压下开始出现(参见下面的几种275V薄膜电容器),但随着施加电压的降低,这种情况会显著减少。

IC损耗

由于设计中采用的复杂集成电路可能在使用寿命期间发生损耗,或者甚至出现故障,因此有必要了解使用条件和环境条件对这些组件的影响。主要问题是亚微米工艺技术会导致器件在使用寿命内发生损耗,这个时间要远早于最初预计出现损耗的时间。

热管理解决方案 | 电子可靠性——多热算过热?的图3

焊点

焊点,也被称为互联,可用于提供电子组件(无源、分立和集成)、基板或电路板之间的电气、热和机械连接。焊点包含一级连接(芯片到基板)或二级连接(组件封装到印刷电路板)。

寻找热管理解决方案


虽然上述问题显而易见,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工具,电源设计人员一直难以解决这些问题。正如前文所讨论的,大多数工具要么重点放在预测温度(而非其影响)上,要么过于简单,比如降额或MTBF,它们不能真正反映温度导致的风险。

更可行的方法是使用可靠性物理分析,通过经过验证的算法并综合使用环境、材料和架构信息,预测性能劣化行为,开展权衡分析,从而准确地指导并预测电源性能。Ansys推出的Sherlock Automated Design Analysis™软件,有助于填补设计工具功能上的空白。

  

Ansys Sherlock使用故障物理(PoF)方法帮助电源工程师更清楚地了解何时发生过热。它将标准设计信息(ODB、Gerber、网表等)与综合性嵌入式数据库相结合,以提供开展这些复杂计算所需的输入信息,简化的软件架构可确保在几分钟内完成数千次计算并显示结果。最重要的是,设计团队现在能在远早于制造任何原型之前开展这类分析。

来源于:ANSYS

默认 最新
当前暂无评论,小编等你评论哦!
点赞 评论 收藏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