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喜、吴林锋:治理河湖八大类技术汇总


治理河湖八大类技术汇总

朱 喜 吴林锋
  
治理河湖技术众多,特别是近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治理河湖技术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为加快有效治理大中小各类水体提供了技术保证,为同时治理水体、底泥污染和蓝藻爆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如近年创新的以金刚石碳纳米电子技术为代表的微粒子(电子)技术,就是一种水土蓝藻三合一共治专用技术的代表,可以对大中小水体进行有效彻底治理,可以同时消除黒臭、提升水质、恢复水体清澈透明、清除底泥有机污染、全面消除蓝藻爆发、自然修复水生态系统,不用再进行常规技术的清淤。 本文是在总结治理太湖、消除蓝藻爆发和富营养化经验教训的过程中,收集了全国能够收集到的有关的各类技术特别是创新技术,对其的可行性、适应性、有效性、持久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和汇总,共大家参考,可根据各水域的具体情况予以推广。望各位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提出补充、修改等宝贵意见。所收集总结的技术分为八类40余种。

朱喜、吴林锋:治理河湖八大类技术汇总的图1

一、八大类河湖水体治理技术
1、微粒子(电子)除藻除污技术
微粒子是指分子、原子中存在的人类肉眼看不见的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的很小的物质。期间存在极大的能量,这些能量在某种因素驱动下得到释放,如通电后金刚石碳纳米薄膜电子就能够释放出相当大能量,分解水,产生氧气,在光的作用下进行光解、光催化作用,消除水体、底泥及蓝藻等污染物;或光量子载体进入水体后、在能量波共振的作用下,产生相当能量,分解水,产生氧气及其他一些物质,能够消除水体、底泥及蓝藻等污染物 。这些均是现代科学中产生的可以同时治理水体、底泥和蓝藻污染的新技术。
2、安全添加剂除藻技术
添加剂除藻一般分为氧化型和非氧化型两类, 氧化型主要有过酸碳钠、液 氯、次氯酸纳等,非氧化型主要有无机(有机)金属化合物等。 也有硫酸铜等应急除藻剂,有持久的毒性,太湖等湖泊不允许使用。

朱喜、吴林锋:治理河湖八大类技术汇总的图2

3、混凝气浮过滤除藻除污技术
混凝气浮法除藻。此法使蓝藻、悬浮物、底泥有机质等物质气浮至水面,再打捞并移出水面。或制造具有混凝气浮、打捞、分离一体化处置功能的设备, 此类技术同时具有增氧消除污染的作用。或通过提水加混凝剂过滤,在达到上述效果。
4、蓝藻底泥协同清除技术
在清除底泥时同时清除蓝藻,即将蓝藻随底泥一起移出水体。 此类设备较好的有雷克底泥洗脱船、气动泵吸泥除藻设备、环保型绞吸式设备等, 一般的清淤机械设备也有此功能,但要加重水污染或其他的副作用比较多。
5、安全高效微生物及制剂除藻除污技术
目前能抑制蓝藻生长繁殖或直接杀死蓝藻的微生物很多。 相当多的高效复合微生物组合而成的生物技术均能杀死蓝藻和同时消解蓝藻、净化水体、消除底泥有机污染, 即为微生物的水土蓝藻共治技术。此类微生物可分为固定化载体微生物和普通微生物二类; 以微生物来源可分为土著微生物与外来微生物二类。微生物除藻技术在水源地水域使用的关键是选择安全的和专家评审时能通得过的微生物。

朱喜、吴林锋:治理河湖八大类技术汇总的图3

6、改变生境除藻技术
改变蓝藻原来在浅水中自然生长的压力、温度等生境, 如高压深井除藻技术就是将蓝藻进行短时间的高压处理,使蓝藻在相当程度上失去生长繁殖能力至死亡。
7、生物种间竞争除藻技术
 生物种间竞争除藻可以调节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削减蓝藻,增加其他有益藻类。其中生物包括水生植物和动物、微生物、蓝藻以外的藻类,这些生物对蓝藻进行竞争: 一是生境竞争,通过自然或人为因素使生境不利于蓝藻的生长繁殖;二是生命竞争,即是直接杀死或消除蓝藻。通过生物种间竞争,削减蓝藻,丰富生物多样性,逐步使生态系统达到良好平衡。
8、治理富营养化抑制蓝藻
相当多专家认为改善富营养化至一定程度如达到Ⅲ类水就可以有效减慢蓝藻生长繁殖速度, 或达到生态环境部2020.12.30提出的国家生态环境基准TN 0.59mg / L、TP 0.029mg/L、叶绿素a 3.4µg/L就可相当程度减轻蓝藻爆发或有些水域就能消除蓝藻爆发,为加快全面消除蓝藻爆发的进程创造条件;此类治理富营养化的技术包括:控源截污、调水 、常规清淤、常规打捞水面蓝藻、恢复湿地等技术。如在洱海等深水湖泊,若水质提升至Ⅰ~Ⅱ类,可直接消除蓝藻爆发。 但在太湖等这样的大中型浅水湖泊,治理、消除富营养化至一定程度仅能减慢和抑制蓝藻生长繁殖速度、减轻蓝藻爆发程度,仍无法将藻密度降至蓝藻不爆发的程度、即不能消除蓝藻爆发。

朱喜、吴林锋:治理河湖八大类技术汇总的图4

二、水土蓝藻三合一共治技术
水土蓝藻三合一共治技术,即是可同时治理水体污染、底泥污染和蓝藻爆发污染的一种技术,不需要采取多类技术去分类治理水体污染、清淤消除底泥污染和消除蓝藻爆发。
此技术有可分为专用技术和组合技术二类。 其中,专用技术是指一个技术就能够同时治理水体、底泥和蓝藻污染的技术,简称水土蓝藻三合一治理专用技术、或水土蓝藻共治专用技术; 组合技术是指二个或多于二个技术组合在一起后可同时治理水体、底泥和蓝藻污染的技术,简称水土蓝藻三合一治理组合技术、或称水土蓝藻共治组合技术。

朱喜、吴林锋:治理河湖八大类技术汇总的图5

三、八大类河湖治理技术汇总 
此八大类河湖水体治理技术是在研究治理太湖水体、底泥污染和消除蓝藻爆发时的技术,同样也适合于治理全国大部分水体。 这里要说明的是治理河湖水体的前提是全力控制外源,因为控制外源的技术非常多且为大家所熟知, 所以下表中仅略提了一下,主要是汇总治理河湖水体的技术。具体见表1-表8。
表1 微粒子(电子)治理河湖污染和蓝藻技术

朱喜、吴林锋:治理河湖八大类技术汇总的图6


表2 安全添加剂治理河湖污染和蓝藻技术

朱喜、吴林锋:治理河湖八大类技术汇总的图7


表3  混凝气浮过滤治理河湖污染和蓝藻技术

朱喜、吴林锋:治理河湖八大类技术汇总的图8


表4 清除河湖底泥技术

朱喜、吴林锋:治理河湖八大类技术汇总的图9


表5 微生物治理河湖污染和蓝藻技术

朱喜、吴林锋:治理河湖八大类技术汇总的图10


表6 改变生境除藻技术

朱喜、吴林锋:治理河湖八大类技术汇总的图11


表7  生物种间竞争除藻技术

朱喜、吴林锋:治理河湖八大类技术汇总的图12



表8 常规治理河湖富营养化技术

朱喜、吴林锋:治理河湖八大类技术汇总的图13

朱喜、吴林锋:治理河湖八大类技术汇总的图14



文章来源:水利天下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水治理

朱喜、吴林锋:治理河湖八大类技术汇总的评论0条

    暂无评论

    朱喜、吴林锋:治理河湖八大类技术汇总的相关案例教程

    1、废水分析中为什么经常使用COD和BOD这二个污染指标? 废水中有许多有机物质,含有十几种、几十种,甚至上百种有机物质的废水也是能经常遇到的,如果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质一一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既耗时间,又耗药品。那么能不能只用一个污染指标来表示废水中所有的有机物质及其它们的数量呢?环境科学工作者经过研究发现,所有的有机物质都有二个共性:一是它们至少都由碳氢组成;二是绝大多数的有机物质能够化学氧化或被
    一、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分类 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种类很多,主要有菌类,藻类以及动物类。 1、细菌 细菌的适应性强,增长速度快。根据对营养物需求的不同,可将细菌分为自养菌和异养菌两大类。自养菌利用各种无机物(CO2、HCO3-、NO3-、PO3-4等)为营养将其转化为另一种无机物,释放出能量,合成细胞物质,其碳源、氮源和磷源皆为无机物。 异养菌以有机碳作碳源,有机或无机氮为氮源,将其转化为CO2、H2
    微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O2的消耗、CO2的产生可以比较容易检测,但大多数微生物发酵后产生有臭味的气体,这些带臭味的气体大多数是一些挥发性的醛类、酸类、醇类、酯类、胺类、硫醇类、酚类、噻唑、吲哚和呋喃类杂环化合物类等。一般简单的发酵气味由几十种上述化合物组成,复杂的发酵气味由几百种上述化合物组成。浓度不同呈现的主体气味不同,比如低浓度的吲哚呈现出香气,高浓度的吲哚呈现出粪便的臭气。其实微生物发酵是
    废水的生化培养过程是一项错综复杂的工作,其理论基础涉及物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微生物学、流体力学等多种学科,尽管最早的活性污泥工艺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是诸多理论在学术界仍无定论。因此,在本项目废水生化处理过程中,就要求操作及管理人员,在深入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公司废水具体情况,在生化培养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实践,在做到系统正常运行,确保废水达标排放的前提下,提高其理论深度,丰富其实践经验
    一、好氧生物处理的基本生物过程 所谓“好氧”:是指这类生物必须在有分子态氧气(O2)的存在下,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生化反应,主要包括大部分微生物、动物以及我们人类;所谓“厌氧”:是能在无分子态氧存在的条件下,能进行正常的生理生化反应的生物,如厌氧细菌、酵母菌等。好氧生物处理过程的生化反应方程式: ①分解反应(又称氧化反应、异化代谢、分解代谢) CHONS +O2 CO2 + H2O + NH3 +
    影响力
    粉丝
    内容
    获赞
    收藏
      项目客服
      培训客服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