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研究 | 新时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

前 言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与命脉,是重要的战略资源。随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水资源短缺现象进一步凸显,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及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了改善水资源利用状况,需要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和管理,对水资源配置科学统筹和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节水意识,从而使水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Part


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特点

水资源管理的目标是在有限水资源量的基础上,使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用水需求得到最大限度地满足,即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化开发利用,进行有效节约和保护,持续利用水资源的多种功能,进而使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和保障。从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来讲,需要从总体上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和综合利用,充分体现水资源的多样化功能,进而使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用水得到有效协调。

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中需要遵循的原则是水资源共享、持续化利用、有偿使用、效益优先等,充分发挥水资源的多种经济功能,协调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目前农业、工业及城市生活等用水量分别占总用水量的87.2%、10.3%和2.5%,农业用水是各类用途中的最大用户,水资源供需矛盾焦点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工业用水方面,如何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


Part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地下水开采缺乏统一规划

目前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使得农村人口持续向城市转移和集中,导致城市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从而使城市用水量随之升高。由于不合理使用和地表水受到污染,导致地下水开采深度大幅度增加。地下水区域开采在地方缺乏统一规划,多为临时开采、随意开采,缺乏统一的开采规模计划与监督管理。同时,在遇到相对较大的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时,施工方会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可能出现地面沉陷及水利工程防洪标准降低等现象,进而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隐患和威胁。

(二)水资源市场配置无法实现

部分群众思想观念仍比较落后,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缺乏水的经济价值观念,认为水的使用是低价或无偿的,导致用水价格与价值出现偏离与不符,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还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总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水价相对偏低。在农业用水中免征水资源费用,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相对较低,对水资源高效利用产生一定负面影响,甚至出现过渡浪费水资源的不良现象。二是农业用水在个别区域出现严重浪费的问题,部分群众在农田灌溉中依旧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浇灌农作物,使得水资源浪费严重。三是缺乏节水意识。水污染防控具有明显的滞后性,缺乏用水计量设施,农业水费的收取标准以亩为准,出现用多用少费用都一样的现象,导致缺水和浪费水的现象同时存在。

(三)体制缺乏健全性

水资源属于自然资源,由国家统一管理。实践中水资源管理难以将经营权与管理权进行区分,资源产权之间关系缺乏清晰性,水资源科学利用受到一定影响,使得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降低,甚至加剧水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体制机制障碍急需破解,要打破利益划分,建立明晰的水资源产权与使用管理,提高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与管理效能。

(四)水资源浪费及污染严重

水资源短缺现象十分严峻,但一些群众将水当作廉价资源,主要是生产生活中部分群众使用水资源所花费的费用相对较少,导致其节水意识不强,水资源浪费严重。另外,由于水资源相关监管部门监督管理不够严格细致,导致部分化工企业将工业废水随意或偷偷排放,加之工业废水在技术处理上不够精细,即便实现达标排放也仍有一定量的污染物被排放,水污染程度已超过环境容量。

(五)水源地生态保护意识欠缺

过去人们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使得河流、湖泊、湿地及地下水等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以及生态环境被破坏等问题屡见不鲜,从而对水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危害和影响。当水资源监管部门对水源地生态平衡进行有效保护时,水资源质量暂时得到有效提升,使社会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但实际中人们的水源地生态保护意识相对欠缺,个别企业净水技术落后,严重影响水源地生态环境。

(六)水资源信息管理落后

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起步晚,工业、农业、生活取用水监测覆盖率低,饮用水源地、交界断面水质在线和非在线监测能力不足,基础数据获取手段落后,可靠性难以保证。同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工作在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等能力建设方面还不能够完全适应管理的需求,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匮乏问题还比较突出。


Part


新时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水资源规划管理

科学制定水资源使用规划,在制定技术标准时,要对地表水、城市用水、工农业用水等情况全面考量,对水域和地下丰水期以及枯水期进行合理调剂。同时,严格管制地表水的使用与地下水开采,严格实行审批流程管控,并对水资源的投入产出比全面衡量,实现效率最大化。另外,对农业、工业等用水情况进行有效区别,生活用水在有效节约以及效率得到提高的基础上合理保障,进而使相对有限的水资源得到科学利用。对于高耗水的化工类企业,要对其允许利用的水资源量进行限制,强制推行节水技术,并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促使企业主动节水,强化计划用水管理。

(二)优化配置水资源

在提高水价的基础上,探索和构建水资源有偿占有和使用机制。同时,全面推行体现社会效益及促进节约用水的水价政策。当水资源费用计收标准及水价确定后,需对地水及地下水统一规划,对城市用水及农业用水在价格和使用量上综合优化配置,全面发挥供水资源经济效益。另外,加大宣传力度,使社会公众对水资源的状况有正确的认知。

(三)完善水资源相关法律法规

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使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加强各部门协同作业,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起到正向推动作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水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及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制约。相关部门要明确水资源管理职责,构建执法监督体系,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约束指标,禁止水资源浪费以及过度开发等行为。另外,加大水资源普法工作力度,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法律知识重点宣传,采用定点培训或组织讲座等方式,提高群众的水生态意识,普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法规要求,提高群众的节水意识和环保意识。

(四)发挥监管作用

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督监管作用,对水资源评价、使用范围、监管重点全面掌控,及时预判水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利用行为,对发现的潜在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制定相关措施协调解决。严格按照取水许可审批制度进行水资源论证,取用地下水由取水许可审批机关负责审批;对于没有进行水资源论证的,论证没通过的,或建设项目用水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的一律不予批准取水。同时,相关部门在发挥监督作用的同时,要积极完善管理方式,建立现代化水监管平台,引入现代化监管技术,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实现水管理信息有效共享,促使各部门之间协同作业和统一调度,进而实现水资源管理一体化。在先进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对水源开发利用状况全面掌握和全过程追踪,发现不合规用水现象采取有效措施制止。要充分发挥制度的作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完善水资源保护收费机制,适当收取水生态保护修复费用,用以弥补水生态修复资金不足的问题,实现水生态可持续发展。

(五)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要抓好节水型社会创建,尤其是企业和灌区节水试点创建工作,严格执行供水管理办法,在企业中大力推广节水先进技术和设施设备,在农业种植区积极推广应用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技术,综合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以水源功能区管理为载体,强化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源地保护,完善水量与水质的动态监测监控,严格水资源执法监督管理,科学核定水域纳污净化能力,做好水源涵养,科学防控水土流失,促进水生态综合系统环境的科学保护与修复。

(六)加强水资源信息建设及人员培训

基层水资源管理部门要建立水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需求动态预测,建立完善的数据信息系统,实现自动化办公。例如,可设置水资源信息化试点地区,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安装水位显示器、监控设备等基础设施,对水资源进行动态监测监控。同时,加强水资源管理型与技术型人才培养,引进专业高层次人次,定期开展技能培训活动,提高业务素质和综合技能,打造一支复合型人才队伍,满足水资源管理的发展需要。

(七)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加强对水库、河流、湖泊等水源地保护工作,推行河长制,实现水系全覆盖,不仅要加强水源地保护,还要对水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进行宣传,如水利、河务、气象等相关部门以电视或网络平台进行水保护的宣传,使人们能够了解水生态保护方面的常识。水宣传内容要多样化,提升人们的水生态资源保护和节约用水意识,在全社会形成水资源节约以及水生态环境保护等良好氛围。除此之外,还要对不合法开发利用水资源等行为进行曝光,加大惩罚力度与经济制裁,使其遭到社会舆论谴责,以典型反面案例警示群众提高水资源的监督与保护意识。


Part


结语

合理利用水资源不仅可以提升水资源利用率,而且能够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在追求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要避免水资源破坏和污染,深入研究水资源环境保护,以法规制度的形式进行管理保障,最大化体现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和效益,进而为水资源合理利用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来源: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06

作者:高福明

默认 最新
当前暂无评论,小编等你评论哦!
点赞 评论 收藏 1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