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储能基本问题综述
电化学储能基本问题综述
李泓1*,吕迎春2
(1.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上海大学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
摘要:储能是能源、信息、交通、医疗、航空航天、先进制造、先进装备、国家安全等领域的关键支撑技术。电化学储能技术应用广泛,不断发展。本文小结了电化学储能技术中的储能原理、技术指标、技术成熟度。从基础科学的角度,主要以锂离子电池为例,简述了电化学储能器件中非传统电化学问题, 包括热力学、动力学、尺寸效应、非对称体系、非对称充放电反应路径、表面现象、混合离子输运、固态电池等。最后,对未来的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个人的理解。
关键词:电化学储能;技术指标;技术成熟度;非传统电化学
图1 多种形式的能量转换、储存、利用示意图
图2 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相互转换
电化学储能原理
图3 锂离子电池与抽水蓄能电站工作原理对比
图4 锂电池中8种可逆储锂机制图示
图5 锂电池的发展历史树(2015年之后的内容是作者新增的,原图由SAFT科学家Broussely M绘制)
电化学储能器件中的非传统电化学简述
表5 经典液态电化学体系与锂离子电池体系的比较
非对称电化学储能体系
非对称动力学与反应路径
图7 锂空气电池的GITT曲线:电压滞后现象与平衡电压
图8 Na2C6H2O4/CNT的首周、第5周及第10周充放电曲线
尺寸效应
SEI膜
混合离子输运
固态电池
目前,商用锂离子电池一般采用含有易燃有机溶剂的液体电解质,在极端条件下可能发生热失控,进而导致起火爆炸,存在着安全隐患。近年来,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飞机辅助电源方面相继出现了严重的安全事故。发展全固态锂电池是提升锂电池安全性的可行技术途径之一。固体电解质具有宽的电化学窗口,可以拓宽电池材料选择范围,使用更高电压的正极材料(如LiNi0.5Mn1.5O4,层状富锂正极材料等)可以提高锂电池的工作电压和能量密度。全固态电池具有更安全、寿命更长、功率输出更高的特点。由于全固态电池不使用液体,还可以简化外壳与电池组装工艺,提高能量密度。
目前,应用的全固态电池按电解质的种类可以分为两类(文中图9):聚合物全固态电池和无机全固态电池。因为聚合物材料具有质轻、黏弹性好、易成膜、电化学及化学稳定性好、锂离子迁移数高等许多优点而获得较快的发展,已经在电动汽车上使用。无机全固态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和功率密度,近年来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提出了不断改进的技术方案。
图9 全固态锂电池的分类及特点
全固态锂电池的大规模应用还需要解决一些科学与技术问题,包括: 开发能在宽温度范围使用,兼顾高电导率与电化学稳定性的固体电解质材料;正极/电解质形成的固-固界面的优化;相关材料与电池的设计与规模化制造技术。其中固-固界面问题是全固态电池走向应用的关键问题,其包括电解质相与电极相界面间离子输运电阻的问题、固体电解质与电极材料的稳定性问题以及界面应力问题。目前,发展的添加微量液体电解质的固态电池体系或许可以在安全性和复杂的界面问题中寻找平衡,为固态电池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总 结
图10 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发展趋势
本文为节选,原文发表于《电化学》2015年第21卷第5期《电化学储能应用及产业化近期研究专辑》(厦门大学赵金保教授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