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6年到2020年,中国蜂群无人机艰难的进化过程
蜂群无人机可以理解为像蜜蜂一样密密麻麻的无人机,同时具有低成本,群侦察、群干扰与群打击能力,密密麻麻的无人机使敌方防不胜防,中国很早就研制这种武器,但受限于控制技术,一直发展不快,近年来随着无人机小型化、自动控制系统、人工智能,大数据与网络等科技的迅速突破,中国的无人机蜂群战术才从概念阶段走向实践阶段。
一:中国无人机的起源
越战期间,美军利用AQM-34无人侦察机不断穿梭在越南与中国边界,这些无人侦察机占整个越战期间美军战略侦察飞行的67%,AQM-34的原始设计本来是靶机,但发现这种飞行器具备极佳的气动性能,所以不断加以改进,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高空高速无人机家族,共有28种衍生型,担负许多不同类型的任务。经过改进的BQM-34型无人机装配了新型摄影设备,同时也增大机翼面积,开始执行高空情报侦察任务,同一年,可以进行武装攻击任务的AQM-34型无人机也前往越南战场,自1964年3月开始开始几乎每个星期二都会入侵中国领空,中国对美军为何固定星期二侦察摸不着头绪,后来才知道是因为美国兵还是依照周日休息,周一进行装备整检周二一大清早就进行任务,下午当完成无人机回收后解读及分析又需两天,所以当完成解读分析刚好是美国东岸时间的周五,是装备保养日,然后就是休假。
1960年代,中国空军部队共有8个空军军区,每个航空师有150架歼击机,配署3个团,每个团各有3个各配备16架飞机的大队。每个大队再分为4个中队,巅峰期间有超过40个师装备歼六歼击机。歼六歼击机由于翼面负荷比AQM-34无人侦察机来得大,当歼六机爬升到与BQM-34对等高度时,由于高空氧气不足,发动机会出现转速拉不上去,速度就会慢于敌机,无法接近射击。而且翼面负荷显然无法保持飞机稳定,在需要转弯时会出现抖动,加上地面追踪困难,不能正确导引|歼六进行拦截。,给空军的拦截造成了困难,
1964年10月13日,一架歼六歼击机拦截无人机,一路以最大推力爬升,可是当目视到无人机时,机内燃油已经用完,只好回到基地,当天下午3时歼六歼击机再次升空,,直到把炮弹都打光都没击落,飞行员决心用撞的把无人机撞下来,但因为动作过猛反而失速进入了螺旋无法改出被迫跳伞。11月15日11时50分,又一架无人机从海口方向进入,驻防遂溪基地的航空兵第1师歼六歼击机在第三次射击时打中无人机发动机,失去动力的无人机先是向右倾斜,又向左转弯,没多久完全失控下坠,飞行员徐开通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击落高空无人机的人
美军一直到第3天才确定无人机是被击落,美军暂时停止无人机的出动。.到了1965年3月,更新型的AQM-34无人机投入使用,4月的第一天就执行第一次任务就在广西崇左县上空被击落,最终一共有20架无人机被击落,其中有10架是被歼六所击毁,3架是以「红旗二号」防空导弹击落的。1965年5月3日,中国成立201研究所,专责进行无人机的研制。1968年,第201研究所与北京航空学院由多架残骸中拼凑出一架AQM-34,而且在第一次飞行,由于是无线电操作,因此缺乏任何战术价值。最后送交部队作为靶机,一架也没剩下来。
1972年中国仿制出WZ-5型无人机,不过性能并不稳定,直到1978年才正式使用。1982年,中国从以色列进口一批“猎犬式”的无人侦察机,成立第一支无人侦察机部队,但这种小飞机根本不能在复杂天气下操作,在1985年华南大演习第一天就摔了6架,1988年装备高分辨率照相机、红外线照相机的无侦五型高空喷气无人侦察飞机首次试飞成功,“无侦五型”无人侦察机是由轰炸机以外挂方式携行,发动机使用寿命只有20小时。1995年4月中国成功进行超音速无人机的测试,但超音速无人机仍然有相当难以突破的瓶颈。
同样在1996年,中国的一个省也开始“中翔”无人机研制计划,经过3年的秘密研发,于1999年开始在台中试飞,2010年采购8套共32架,命名为“锐鸢”无人机,不过由于第一批4架全部坠毁,后推迟到2013年才正式服役,服役后该机事故频发,陆军于2017年9月1日将“锐鸢”无人机送给了海军。“锐鸢”无人机,锐鸢”采用电波容易衰减的特高频无线电遥控,容易被障碍物阻隔,也无抗干扰能力,名义上作战半径有600公里,但实际上有效的控制距离只有55.6公里,而且可靠性很低。基本没什么用,
而中国的ASN-206型专用校射无人机从1996年开始批量制造。现已经改进到ASN-209是ASN-206型更新型号,两种无人机都使用活塞式发动机,采用6x6高机动卡车运输,使用专用的发射架助推火箭发射,拦阻网回收,外型区别在于ASN-209型机头上有独立凸起的雷达天线罩,用于装备雷达,主要,主要用于火炮部队在约100公里的距离上评估炮击效果,这些是1996年-2010年的中国无人机,种类不多,发展缓慢,这些无人机受控制能力影响无法担任蜂群无人机的大任。
二:1996年-2010年的蜂群无人机
中国的蜂群无人机开始自1993年的歼六战机装备自动驾驶仪计划,这个计划的构想是研制自动飞行能力的歼六战机,在地面人员的遥控下完成起飞程序、指向预定航向,并且将起落架收起的同时完成自动驾驶仪转接,此时无人驾驶的”歼六”将会按已设定的飞行计划诸元,逐渐增加高度及速度,并在达到预定空域后,依设定的飞行计划进行大小转弯、小角度俯衡、小角度爬升或是3G的转弯。当年这项计划的第一阶段是以1架双座的「歼教六」进行测试,
到了1996年,由于面对登陆作战中强大的防空火力,吸引防空火力射击成为一个研究方向,尤其是其歼击机部队中拥有数量相当庞大的老旧飞机,挑选部分状况较优的战机改装成高速飞行的无人机,由于无人机是消耗品,因此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安全问题,主要作战用途是有人驾驶飞机和无人机协同作战,无人机干扰防空指挥中心处理多目标的能力,掩护有人驾驶战斗机实施空战,也能够携带无源雷达探测器收集地基雷达的指数,也能够携带1.5吨的弹药,分批在不同时间、不同航向实施直接攻击,成本几乎是零,对方却要用昂贵的战斗机和导弹来拦截这种用机炮来打还嫌浪费的报废歼六机
从2004年开始,歼六开始大量退役改装,无人机改装计划还涉及了退役的大批歼-7、歼-8,本来美军并不关心歼-6无人机的威胁,1架增挂副油箱的歼六,其飞行距离可达2100公里,作战半径之只达冲绳列岛,不足以对日本本土构成重大威胁,但由卫星导航的J-6、歼-7、歼-8控制半径完全能够达到1000公里以上,两种无人机升限、时速都保持了原有飞机的指数,即使用升限达到18000-20000米,最大飞行速度都超过了M2,因此歼-8、歼-7无人机的作战威胁与歼-6就需要另当别论了,速度更快,而且滞空时间更长,能够对日本整个冲绳列岛、九州、本州一部的美军基地构成强大的威胁,歼-7、歼-8能够更长时间滞空,阻塞防空战管体系的多目标处理能力,同时与歼-16、歼-20、歼-11战斗机协同作战,削弱对方战斗机雷达处理多目标的能力。可以携带1500-4500公斤武器实施自主攻击,最后飞机本身也可以实施最后攻击。某种意义上说,比巡航导弹的攻击威力更大,
美军航母不用担心歼-6无人机的威胁,但歼-7、歼-8能够全面骚乱美军航母战斗群防空雷达的多目标处理数量。分散舰载战斗机拦截的数量。大量的无人机与有人机协同作战,美军、日军舰载、机载雷达需要处理大量的目标数据、识别。一个美军航母舰队,以4-6艘神盾驱逐舰携带大约400-600枚防空导弹,需要两枚防对空导弹攻击一个目标,如果一次出动超过100架蜂群无人机以及巡航导弹、弹道导弹,美军航母的弹药消耗量还会大大增加。击落它们要消耗大量防空导弹,而远离基地的航母战斗群无法获得快速的补充,美军航母战斗群用尽弹药后,最后一次发动攻击的可能是歼-20战斗机。
中国目前的无人机指挥作战系统已经有能力指挥超过20架无人机实施协同作战。例如在珠海亮相的UCCS-3000指挥控制系统,可以集成30个地面站,同时指挥3种、30架无人机。也可以管理6个无人机地面站。中国出口型无人机,控制半径都超过1000公里。2011年6月中国军队第一个无人机飞行大队成立,就拥了45架「无歼六」及22架「无歼七」超音速无人机,不过这些蜂群无人机纯粹只是废物利用,实际科技水平并不高。
三:2010年-2020年的蜂群无人机
从2004年开始无人机的研制速度开始加速,这一时期无人机种类就异常繁多,数名字就数不过来,但很多仅仅停留在概念设计阶段。在2006年的珠海、2009年的莫斯科航空展上,中国航空工业进出口公司的录像上出现了一种称作BZK-005的大型侦察无人机,巡航时间达到40小时,最大起飞重量1250公斤,改进型的BZK--005C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最大武器搭载量超过300公斤,同期出现的WJ-600型无人机是首种以2枚KD2空地导弹实施攻击的无人机,但没有装备了中国军队中国,
无人机井喷时代从2010年的“翼龙”、“彩虹”无人机开始,,翼龙1无人机最大起飞重量1100公斤,最大飞行高度5000米,最大时速280公里,续航时间20小时。最大航程400公里,起飞距离800米,降落距离600米,最大武器载重量200公斤,但是这一时期真正装备中国军队的攻击无人机只有两种,一种是攻击-1型察打-体无人机,一种是仿造以色列的“哈比”反雷达无人机,一次能发射十几架,这也是小型蜂群无人机的开端,但一但发射就不受控制了。
全面、系统化开发蜂群无人机的是「刀锋」系列无人机,除了「刀锋460」之外,这一次还展出了更多的同系列无人机。「刀锋300」无人机最大特点是采用民用的Cannon5DMarkII数字式相机实施航空拍摄,最大起飞重量31公斤,任务半径30公斤,续航时间3-4小时,载重量5公斤。测控链路是900M数据传输电台,通讯距离50公里。整个「刀锋」系列无人机都采用KFD-1携带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拥有一个双15寸的显示器,分辨率为1024-7609,使用CTJ-1、CTJ-2涡喷发动机,飞行高度分别为6000米、2000米。
另外一种油动式无人机称作「军舰鸟」,最大遥测距离45公里,最大起飞重量18公斤,载重量5公斤,不过都没有装备军队。装备军队的是“彩虹”一802和“彩虹”902两款小型单兵侦察无人机,手抛放飞或弹射起飞,搭载了多光谱光学摄像头用于侦察、定位、火力指引及毁伤评估,全重分别是6.5千克和3.7千克,体积、重量和造价已经非常接近蜂群无人机的要求了,只是还缺乏集群控制能力。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蜂群无人机作战系统,最大特点是能让多架无人机组成作战群,快速部署至作战任务区,展开对地攻击任务,例如反装甲作战,攻击地面的作战车辆。这套「蜂群」无人机的作战型号多元化,攻击型无人机型号大概分为大型的MR150型和小型的MR-40型。MR-150型为六轴旋翼推进,可挂载的作战系统,如挂载BBE2型11公斤航空炸弹+光电吊舱、蓝箭5型空地导弹和末敏弹。
MR-40型为四轴旋翼推进,可挂载的作战系统,如小型导弹和小型弹药。可伪装在重型军卡或以普通大型卡车为搭载平台。视频内容显示,面对敌方装甲集群,搭载「蜂群无人机作战系统的卡车抵达指定的作战地点,随后搭载通讯中继、蓝箭5型空地导弹和末敏弹无人机启动出发执行任务。打击装甲集群「蜂群」就投放末敏弹和蓝箭5型,打击地面的装甲车辆。打击敌方营区用机载小型弹药、蓝箭5型和BBE2型11公斤航空炸弹,由蓝箭5型负责打击敌方车辆,随后由BBE2型摧毁敌方营区。整体来说,「蜂群无人机作战系统」编组简易,系统花费成本不高,战术效果惊人。
四:最新的蜂群无人机
全球首批实用化的蜂群无人机已经由中国电科集团电科院测试成功,原型来自保利防务集团CH-901小型无人机,长1.2米、重9公斤、最高时速150公里、飞行半径15公里,飞行时间是120分钟,机上摄影机可侦察2公里范围内的目标,可携带威力强大的弹头,必要情况时撞向敌方目标,和CH-901小型无人机最大的分别在于一次可发射48架进对地侦察与精确打击,完全受控的精确编队和阵型转换,形成庞大的蜂群,密集的飞向目标,各自攻击目标,一次性消灭一个坦克营,对不少还处于20世纪的老式军队形成严重威胁,让美国电影中的无人机蜂群攻击变得空前真实了。当然我们知道有矛必有盾,但现今世界有能防得住蜂群无人机科技的国家有几个?,对付最强大的敌人用的是下雨般的弹道导弹了
来源:半夏微澜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