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中心发布智能网联汽车测评方案
百万公里场景数据库
为C-ICAP技术规程奠定基础
随着更多具备高级别辅助驾驶功能的车辆量产应用,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备受关注,尤其是因不当使用导致的各类安全事故的增多,不仅令消费者,而且让管理部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智能网联汽车功能的安全性、可靠性心存疑虑。那么,量产上路的智能网联汽车是否安全?该如何管理智能网联汽车,才能既保证安全又能提升消费者的用车体验?市场和行业的需求,让智能网联汽车测评变得非常迫切。
作为专业的第三方测评机构,中汽中心汽车测评管理中心一直紧跟需求,在汽车测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领先的能力。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也一直是中汽中心汽车测评管理中心关注的焦点,不仅率先在C-NCAP测评中增加了电池安全的内容,还在CCRT测评中加强了对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的研究,为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评打下了基础。“早在2016年,我们就开始建立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的数据库。目前已经累计超过100万公里的测试道路,场景数据库的完备为C-ICAP技术规程的制定奠定了基础。”中汽中心汽车测评管理中心副主任李向荣对《中国汽车报》记者强调,场景数据库不仅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的基础,也是相关测评体系建立的前提。正是有了丰富的场景数据库,C-ICAP技术规程的推出才有了可能;在丰富的场景数据库中选取典型的应用场景,确立测评规程,也奠定了C-ICAP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据了解,在C-ICAP技术规程的摸底测试阶段,中汽中心汽车测评管理中心发现,当前量产的智能驾驶系统表现差异较大,尽管部分头部车型性能出色,但也存在一些待改进的问题。部分车型对一些边角场景应对能力不足,如鬼探头、换道抑制等;还有部分车型在舒适性上有待提高,比如存在加减速过猛、横摆角速度偏大等。李向荣表示,随着C-ICAP技术规程的正式发布实施,量产智能网联系统的实际表现会得到更好的验证,企业也会得到更多来自测评场景数据的支持,从而推动自身技术不断进步;测评中心也将不断完善测试规程、场景数据以及测试方法,以推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整体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
要求适度超前
引导智能网联技术发展
C-ICAP技术规程1.0版本将对行车辅助和泊车辅助这两项目前应用较多的智能网联汽车功能进行测评,并分设必测项和增测项。李向荣介绍,C-ICAP技术规程1.0版本中的必测项,主要是以前CCRT测评中的内容,考察的是基础的智能网联汽车功能,如跟车能力、组合控制能力、紧急避险能力和驾驶员交互能力,侧重评价系统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相当于L2级别自动驾驶水平;增测项主要是高级别辅助驾驶功能,测试主动换道能力和连续运行能力这两项领航行车辅助功能,侧重评价系统的智能通行效率,相当于L2.5级别自动驾驶水平。对于必测项达到4星或5星的车型,如果增测项得分率超过85%,最终星级为“4+”或“5+”级评价;结果发布时在车型配置、车辆软件版本的基础上,增加测试场景信息、风险提示等内容。
“增测项的设置对智能网联汽车的能力要求更高,可以说,这些测试项目是适度超前的。我们希望在必测项的基础上,通过增测项适度超前的要求,引导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发展。”李向荣表示,对量产智能网联汽车功能进行测评,为消费者提供权威用车参考的同时,C-ICAP还希望用适度超前的测评,为相关标准法规的研究和制定提供先行先试的平台,为主管部门在该领域有效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提供试点经验、产品技术与质量信息,同时也为产品准入和企业准入条件的科学制定奠定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C-ICAP测评在测试道路方面,与山东高速集团深入合作,依托国内惟一的封闭高速进行试验。区别于国内其他测评项目,C-ICAP的测试道路环境真实、可重复性强,能够有效保障测评项目的一致性。在测试场景方面,在充分应用中汽数据场景库资源,基于100余万公里自然驾驶场景数据库提炼典型场景的基础上,还参考了9000余条CIDAS事故数据确定危险场景,测试场景具有代表性。在测试方法方面,与国际“多支柱法”接轨,C-ICAP规程以客观测试为主,辅以仿真测试、开放道路测试与文件审核审查等多支柱评价方法。“仿真测试的加入可以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功能进行更全面的测评。”李向荣强调,仿真测试对测评机构的评测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测评机构具备一定的软硬件基础,还要求具有较高的专业仿真测试能力,而这正是中汽中心的优势,国内其他测评机构甚至包括主机厂普遍尚未形成完备的仿真测试能力。
智能网联汽车
开启常规化测试
事实上,在C-ICAP技术规程1.0版本正式发布实施前,中汽中心汽车测评管理中心已经做了大量的摸底调查工作,包括规程的制定也进行了广泛的征求意见。早在2019年,中汽中心就开始组织行业和企业专家,对智能网联汽车测评技术进行研究,以用车安全为底线,兼顾通行效率和舒适性,充分考虑本土交通环境,制定测评规程。据了解,基于规程,中汽中心组织了大量规程制修订、征集意见、技术验证、公开测试等工作,与行业专家进行了充分沟通,累计组织技委会全体会议(国内主流企业均参与其中)7次、技术交流56次,累计收到22家企业的416条反馈意见。经审议,有效建议共有128条,采纳意见58条,整体采纳率为45%。
“可以说,C-ICAP技术规程的发布是全行业倾心研究的成果,它的发布不仅让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测评有了专业权威的测试规程,也将推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产业快速发展,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李向荣看来,中国作为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最快的市场,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快速验证的土壤。目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在应用领域走在世界前列,相关的测试评价工作也起步较早,这就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提升国际竞争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按照计划,C-ICAP技术规程将在紧跟实际应用和技术发展的情况下,适时推出L3级别自动驾驶相关功能的测试内容,秉持“适度超前”的原则,保持测评规程的领先性,持续引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
按照规划,C-ICAP从2023年开始正式实施。实施后,计划于2023年第一季度进行专项验证,并以专项报告的形式发布相关成果,从2023年二季度开始进行常态化成绩发布。由此,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将开启常规化测试阶段。
(注:本文图片由中汽中心提供)
文:王金玉 编辑:李卿 版式:刘晓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