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助文遗:赋千年古建新活力
2023年3月,两会召开之际,文物建筑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建议在大会上提出。全国人大代表、福建武夷烟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蕾在参加全国两会时提出关于加强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消防安全工作的建议,望继续推进实施“文物平安工程”,促进将智慧消防接入文保管理系统和建筑保护管理系统,积极运用物联网、位置信息、大数据、视频识别等创新技术,建立“人防+技防+智防”多维度全方位的体系。
此外,古建筑保护修缮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保护工作,其目的在于保护古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使其能够延续百年以上的历史,传承世代的文化精髓。古建筑日常的安全监测和预防修缮是保护古建筑文化作为两个重要手段,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不仅是精准度的提升,更是人员效率的提升。
修缮提效离不开数字化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修缮加固提升建筑施工质量、改善砖石材料性能,可以有助于古建筑“延年益寿”,精准修缮在北斗的加持下通过获取精准数据可实现高效重构,无人机测绘正是利用无人机数字化技术掌握高精度定位实现三维实景构建,助力建筑修整。不同的古建筑所处的环境都不相同,其中一些古建筑处于山区、近海、戈壁、沙漠等区域,没有网络信号或者网络信号差,无人机测绘作业过程中难免遇到困难,针对无网或弱网地区的高精度星地一体航测方案,是打破无网弱网环境的利刃。
古建筑数字化实景图
千巡翼X1无人机在星基增强模式下无需运营商网络、无需自行架设基准站,即可获取厘米级绝对定位能力,助力在特殊条件下作业,也能从容不迫,让以往不敢去的地方也能“随便飞”。同时星基快速服务收敛时间小于2分钟,RTK能获得精度最高优于2厘米的定位结果,并且不需要多基站长时间静态测量和大量像控点布设,也可以达到航测1:1000免像控精度,为地形图、土石方量计算、断面成果提供高效方案。
X1无人机参与古建筑保护项目
四川西部山区的航测项目中航测方案对比数据
功能亮点
1. 标配2000万像素相机,古建筑细节一览无余。
2. 三轴增稳云台,多角度采集。实现立面、檐下无死角,建筑数据轻松获取。
3. 采取贴近摄影测量的方式,采集古建筑丰富的立面信息,与天空端数据融合建模,得到古建筑物精细化三维模型。
千巡翼X1无人机
需固化智能监测管理
在长时间风、雨、雪等自然因素或屋顶重量、人员干扰等外力因素的作用下,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多种结构病害,古建筑需要及时进行维修保养。传统的监测不仅难控,而且人员成本极高。北斗生态解决方案或许可以给出答案,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及时空智能平台,结合移动互联网、移动通讯、物联网、大数据和云技术等技术,构建了集古建筑实时监测、风险管控、智能分析、预警播报、应急指挥、综合防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全时空、全要素实时安全监测。基于智能计算解算能力,适配接入前端各传感器数据,并在后端实现数据管理、分析和预警,实现了监测数据的可视化展示,满足对建筑的信息化管理需求,实现监测预警。其中,北斗智能市场上线的一款全系统高精度普适性形变监测接收机HG-BX-RAG360服务套装作为专为形变监测服务的GNSS接收机,内置千寻位置毫米级服务,实现对位置的精准监控,在充足的现场勘测和需求确认后可有机会实现对古建筑的安全监测。
全系统高精度普适性形变监测接收机HG-BX-RAG360服务套装
功能亮点
1. “瞬间”实现RTK初始化,达到mm级定位精度,即便在树荫及城市峡谷等严苛环境,BX-RAG360也能快速可靠地获得RTK定位结果,便于不同环境下古建筑的形变的监测。
2. 支持大数据量、多个不同数据流的高速输出,经过严格测试,可在严苛环境下正常运行,避免因设备故障率高而出现古建筑无法正常监测的情况。
总结
正如北京建筑大学古建筑专业副教授齐莹所说:“与拥有各项严格的安全规范,在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考虑了防灾能力的现代建筑相比,我国古建筑主要存在规划选址和基础处理准备相对不足、施工砌筑工艺相对落后、无法兼顾强度和韧性等特点。”古建筑保护需要更进一步,这更是国家文遗保护的重要部分。不论是智慧形变监测还是三维实景助力维护修缮,都是北斗对文遗保护的数字化推进成果。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此查看更多北斗产业相关资讯、产品及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