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US前沿研究:南同庆,等:基于CCUS的超临界CO2管道止裂韧性研究进展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南同庆,男,本科生在读,西安石油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E-mail:1969839828@qq.com。

通信作者:陈兵,女,硕士,教授。现在西安石油大学,主要从事油气田地面输送技术和石油石化设备腐蚀与安全防护技术研究工作。E-mail:bchen@xsyu.edu.cn。

基于CCUS的超临界CO2管道止裂韧性研究进展

南同庆,陈兵,徐梦林,闫帅伟,黄华雨,庞钥,魏佳兴

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摘要

CCUS(CO2捕集、利用与封存)作为一种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关键技术,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与重视,而CO2的管道运输是该技术的关键环节。为应对管输CO2存在的工质泄漏的安全问题,开展CO2管道止裂韧性研究已成为热点。结合国内外超临界CO2管道止裂韧性研究的相关文献,总结分析了管道止裂原理,梳理了相关止裂方法,针对当今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Battelle双曲线法进行归纳分析,依次介绍管内介质减压波和管道裂纹扩展相关研究,并对这两部分内容分别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综述。同时,对CO2管道设计规范和标准进行了总结分析。对CO2管道减压波和管道裂纹扩展两方面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进行了说明,对未来开展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国CO2管道安全运输提供合理建议,填补CCUS技术空缺。

关键词

CCUS;减压波;止裂韧性;Battelle双曲线

0  引言


近现代工业的发展和化石燃料的燃烧造成了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尤其是CO2的排放,这被认为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1]。在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及“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简称“双碳”)的目标后[2],中国的“双碳”战略拉开序幕。如何减少CO2的排放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其中CCUS(CO2捕集、利用与封存)作为一种减少CO2排放的新兴技术,被全球各国广泛关注[3-4]。中国对CCUS技术给予了重大支持,CCUS技术各相关环节工作已取得明显成就,在“双碳”背景下,CCUS技术将迸发出更大的发展潜力[5-6]

CCUS技术是指将工业排放的CO2捕集分离后,输送至油气田或封存点,用于提高油气采收率或永久封存于地下[7]。CO2的输送是CCUS技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8],对于长距离和大规模运输CO2来说,使用管道输送具有更低的经济成本和更高的安全性[9-10]。根据国外半个多世纪的CO2管道输送经验,由于超临界具有高密度、低黏度的特点,采用超临界来输送CO2效率最高[11-13]。但由于超临界在输送时需要更大的管道压力[14],并且会造成管道内外腐蚀等伤害[15-17],易造成管道断裂。管道起裂后会产生CO2泄漏,管内压力会迅速减小,使CO2发生相变[18],进而发生CO2管道断裂事故。CO2本身为窒息性气体[19],也会对管道处的环境造成破坏。

CO2不同于天然气,其具有相对较高的焦耳-汤姆逊系数[20],会在CO2泄漏时造成管道温度降低,从而使管道韧性值大大减小[21],导致管道断裂转变为脆性断裂。同时也会改变CO2相态,进而造成裂纹在短时间内急速扩展[22-23],因此,针对管道的止裂韧性研究格外重要。经过大量实验研究,国内外各大研究机构提出以CVN(止裂所需的最低夏比能量值)为参数的止裂依据,即可计算出管道止裂所需的最小韧性值。

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发现基于CCUS的超临界CO2管道止裂韧性研究的综述性文章较少。基于此,本文综合了该方面理论基础和优化设计方法,对超临界CO2管道止裂韧性研究原理及具体止裂方法——Battelle双曲线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对相关CO2管道设计标准进行整理阐述,凝练出止裂韧性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合理展望。以期为CCUS技术的发展和降低CO2输送时的泄漏风险提供建议,进一步完善中国在超临界长输CO2管道相关标准与规范方面空缺,填补CCUS运输行业规范的空白。

1 CO2管道延性扩展理论基础

CO2管道的断裂形式分为动态脆性扩展和动态延性扩展[24],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管道断裂时的塑性变形,脆性扩展的断口平直,裂纹扩展时无明显塑性变形,其裂纹扩展驱动力仅来自管壁中的弹性应变能;而延性扩展的断口会出现显著的撕裂和剪切痕迹,裂纹扩展时有明显的塑性变形[25]。随着冶炼工艺的不断改进,管道材料的韧性显著提高,同时CO2管道材料的韧脆转变温度显著降低,这意味着CO2管道裂纹脆性断裂的安全事故基本得到了控制。目前CO2管道断裂事故主要由于管道裂纹的延性扩展[26]

1.1 超临界含杂质CO2的特殊性

Battelle双曲线模型最早应用于天然气管道设计,大多数CO2止裂韧性的经验公式是借鉴天然气管道止裂经验公式或由其发展而来,但CO2和天然气等介质的减压波规律和运输施压压力等规律并不完全相同。鉴于此,对超临界含杂质CO2的特殊物化性质进行精确分析是开展CO2管道运输研究的基础。

CO2具有较高的焦耳-汤姆逊系数[27],会导致断裂口出现较大程度的温降,从而导致管道的韧性值迅速下降,使其由动态延性扩展转变为动态脆性扩展。同时CO2在管道运输时的减压波规律不同于天然气等介质,CO2相态的改变会影响减压波平台的升降(见图1)。天然气或单相气体管道运输时减压波速度曲线近似绿色曲线,但CO2相态改变为两相态时减压波速度曲线会变成近似红色曲线的类型,CO2减压波压力平台明显上升。可见,随着减压波压力平台的升高,止裂所需的最小韧性值也不断增加。因此,针对CO2特殊性开展止裂韧性研究尤为重要。

CCUS前沿研究:南同庆,等:基于CCUS的超临界CO2管道止裂韧性研究进展的图1

图1 Battelle双曲线法示例

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上,从捕集地捕集并处理过的CO2一般仍含有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杂质,如H2O、CO、N2、H2、O2、H2S、NO2、SO2和CH4等。杂质不仅占用CO2的运输空间、泄漏时破坏环境,还影响CO2的物化性质[28]。杂质对CO2混合物临界参数的影响:NO2、SO2等氮氧化合物和硫氧化合物类型杂质的存在会增加超临界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而CO、N2、H2、O2、H2S、CH4等杂质的存在则会降低超临界的临界温度和增加临界压力。杂质对CO2混合物相态的影响[29]:H2、O2、N2、Ar、CH2等杂质对CO2的蒸气压影响较大,会影响两相区的出现,造成管道运输CO2时相态改变,从而造成CO2泄漏时减压波压力平台的升降,使裂纹持续扩展。

但目前对于描述含杂质CO2热力学性质的状态方程尚未形成共识[13],PR方程、BWRS方程和GERG-2008方程常用来描述CO2的相态图和物化性质。

1.2 CO2管道止裂判据

止裂判据是控制CO2管道裂纹扩展的理论依据,根据动态断裂力学基本理论,主要形成了以下两种研究管道裂纹动态扩展的止裂判据。

1.2.1 能量判据

Griffith[30]最先提出了能量平衡理论,他认为管道裂纹延性扩展中裂纹的增长驱动力是由管道内部能量提供的,管壁裂纹单位尺寸上受到的力被称为裂纹驱动力,同时管壁也存在阻止裂纹扩展的阻力。根据该理论可知:当使裂纹不断扩展的驱动力等于管道自身阻力时,裂纹会处于平稳扩展状态;当阻力大于驱动力时,管道就会自行止裂。

常用动态断裂韧性、动态J积分的临界值及裂纹尖端张开角的临界值来度量管材抵抗动态断裂的阻力,它们取决于裂纹的扩展速度,也与温度有关。

1.2.2 速度判据

速度判据即Battelle双曲线法,管道中裂纹的扩展速度及管内介质在管道破裂时的减压波速度决定了管道中的裂纹是止裂还是持续地快速扩展[31]。1974年Battelle公司的Maxey等[32]提出了针对管道的止裂模型,即双曲线模型。CO2管道开裂后会在断裂点形成一个减压波并向两边传播[33],当气体减压为单相行为时,该模型认为:若管内减压波速度大于裂纹延性扩展速度,裂纹尖端压力会大大减小,管道会自行止裂;若管内减压波速度小于裂纹延性扩展速度,裂纹尖端压力会持续增大,管道会持续开裂[24,34]

CO2管道止裂设计的判据一般采用速度判据。该方法最大的创新点在于不需要研究管道中流体的瞬态减压规律,极大地减少了计算量,将压力作为独立变量,通过改变压力得到减压波速度曲线和裂纹延性扩展速度曲线,从而确定管道止裂所需的CVN值[35]

描述止裂的两种判据是统一的,当减压波速度大于裂纹延性扩展速度时,裂纹尖端已处于经过减压的低压区,裂纹扩展失去了驱动力或驱动力大大减小,裂纹扩展便得到止裂;反之,当减压波速度小于裂纹延性扩展速度时,裂纹扩展的驱动力始终大于材料对裂纹扩展的阻力,裂纹将持续扩展。

2 CO2减压行为及裂纹延性扩展研究


止裂韧性预测方法一般采用止裂判据中Battelle双曲线法,而管道内介质的减压行为及管道的裂纹延性扩展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若想开展CO2管道止裂韧性研究则必须要对其减压行为及管道的裂纹延性扩展进行分析。

2.1 CO2减压行为

2.1.1 理论研究

当管道上裂纹起裂和扩展时,超临界的CO2压力将直接作用在有缺陷的管道管壁上,使管壁裂纹进一步扩展,造成管道断裂。由于CO2特殊的热力学性质,管道断裂后断口处的压强并非立即下降至大气压强,而是在断口处向两端各传播一个减压波[36-37](见图2)。减压波速度W被定义为局部声速C与介质流出平均速度U的差值[38],即W=C-U。

CCUS前沿研究:南同庆,等:基于CCUS的超临界CO2管道止裂韧性研究进展的图2

图2 超临界CO2减压波传播示意

CO2管道断裂时减压波的传播受杂质、温度和压力等影响。实际CCUS产业中CO2的输送仍含有少量的杂质,如H2、CH4、N2等。杂质的存在会改变CO2的相界线和热力学参数,造成减压波平台的升降,给管道止裂带来不确定性[39-40]。而压力和温度则共同决定了CO2的相态,同时也会对其热力学性质产生影响。

2.1.2 实验模拟研究

2.1.2.1 实验研究

Ahmad等[41]基于COSHER联合工业项目,在英国Spadeadam实验基地对密相CO2管道进行了全尺寸断裂实验,实验结果证明在泄漏初期CO2管内压力快速下降时CO2会出现相变情况。英国国家电网公司开展的激波管实验方案,初步掌握了气态和密相CO2在全尺寸爆破管道中的减压行为[42],并将观测到的减压行为与使用简单(等熵)减压模型预测的行为进行了对比,得出CO2与天然气等介质在管道泄漏时表现出的减压特性不同的结论,因此天然气管道的建设经验不能完全应用于CO2管道。

Davis等[43]对DWTT(落锤撕裂实验)和全尺寸断裂实验的断口分离进行了分析,并对含有CO2、N2混合物的管道进行了两次全尺寸爆破实验,结果表明DWTT与全尺寸断裂实验二者可实现相同的实验结果,但由于管材标准的差异,也可能造成管道内CO2减压行为不一致的情形。

Drescher等[44]分别以含量为10%、20%、30%的N2为杂质,对CO2进行了减压波行为测试实验,实验是在管长为140 m,管道内径为5 mm的管道中进行的,重点讨论减压开始时减压波的变化,将实测结果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发现当N2含量越高时,管道温度下降越快,更易发生断裂事故。

Teng等[45]对不同相态的CO2进行了中尺寸爆破实验,并搭建了具有高速摄像系统的实验装置对其过程进行记录。基于与泄漏瞬态流动模型模拟数据的对比,得到了超临界CO2与气态CO2的流动特征和减压特征相似的结论。

郭晓璐等[46]基于欧盟第七框架国际合作项目Techno-economic Assessment of CO2 Quality Effect on Its Storage and Transport(简称CO2QUEST),制作可重复使用的工业规模管道实验装置用于研究纯CO2管道的排污,记录了管道顶部和底部流体温度的变化,观察到致密相CO2泄漏在释放过程中伴随相变过程的压力响应的典型波形特征,即:致密相CO2释放在降压过程中发生了复杂的相变,在致密相CO2释放过程中,当压力低于三相点时,将出现气固相或气液固相。

结合已开展的实验发现,传统天然气管道止裂经验并不能完全适用于超临界CO2管道的安全设计,同时针对CO2杂质组分及其含量和相态等条件对管道裂纹延性扩展规律的影响仍处于起步阶段,今后仍需通过不同类型的全尺寸爆破实验来加深对CO2断裂机理的研究。

2.1.2.2 模型建立和数值模拟研究

Jie等[47]基于ALE(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方法)和HEM(均相流模型),使用Fluent软件建立了CFD-DECOM(计算流体力学的管道减压模型),研究了不同杂质对不同相态CO2减压波的影响,得出管壁摩擦、传热、不同的杂质及状态方程的选取对CO2减压行为有直接影响的结论。

Park等[48]基于PR方程,通过Fluent软件建立了模型,对含杂质CO2管道减压波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考虑内部流体与管壁之间的对流换热问题,得出不改变初始压力的情况下,减压波速度随着初始温度的提高而下降,减压波平台在不同的杂质影响下也呈现不同的趋势的结论。

Mahgerefteh等[49]通过瞬态多相流模型开展了摩擦力和热换率对管道内CO2减压波速度的影响的模拟,得出摩擦力和热换率只有在管道泄漏后期才会对减压波产生影响,摩擦力会增大管道介质的减压波速度,从而增加裂纹延性扩展的风险,但热换率会降低减压波速度。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相比,减压行为后期有一定误差。

宫敬等[50]通过引入两相流声速计算统一模型,基于PR、SRK、BWRS-PR及BWRS-SRK状态方程也建立了新的减压波模型。该模型既可计算干气输送管道断裂过程中的减压波传播特性,也可描述富气管道减压波传播过程中出现的相变过程及进入两相区后的减压波特性。

任科[19]通过ANSYS Workbench软件(数值模拟计算类软件)建立了超临界CO2减压波计算模型,分析了杂质、温度和压力对减压波曲线的影响,得出杂质的加入、温度的下降和压力的增大会使超临界CO2进入两相态从而增大管道破裂的风险。

结合现有实验进展分析,发现对于杂质、温度和相态对CO2减压波造成影响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仍有部分现象并未给出合理解释,需要结合计算机数值模拟及全尺寸爆破实验来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同时,应更加科学选择针对含不同杂质的状态方程,以提高计算的准确度。

2.2 管道裂纹延性扩展

2.2.1 理论研究

根据Battelle双曲线法,可由CO2的减压波速度曲线和管道的裂纹延性扩展速度曲线之间的匹配关系得到管道止裂的CVN值。对于管道延性扩展速度的计算方法,美国Battelle双曲线法和日本HLP方法得到了广泛使用。

2.2.1.1 Battelle双曲线法

Battelle公司在进行一系列管道全尺寸爆破模型实验的基础上,拟合出了裂纹延性扩展速度公式。该公式分为两部分,先计算出止裂压力,然后在计算压力高于止裂压力的情形下,才可得出裂纹延性扩展速度[51]

而后,美国Battelle公司基于此公式并结合全尺寸爆破实验得到了CO2管道止裂韧性计算公式[52]

CCUS前沿研究:南同庆,等:基于CCUS的超临界CO2管道止裂韧性研究进展的图3

式中:CVN——止裂所需的最低夏比能量值,J;σH——环向应力,MPa;D——钢管外径,mm;t——钢管壁厚,mm。

但随着管道钢材不断向大口径、高纲级和富气运输的转变,国内外的全尺寸爆破实验结果也表明Battelle公式已不能有效保证安全止裂。Michal等[53]在英国Spadeadam实验室进行了全尺寸爆破实验,从传统管道韧性断裂控制技术应用于超临界CO2管道的角度展开分析,着重分析材料和CO2混合物特性相关的断裂速度和瞬态压力数据,发现了Battelle双曲线的局限性,验证了原始Battelle双曲线模型并不能直接应用于超临界CO2管道。

国内外均对公式进行了一定的修正:

Leis等[54]发现:当预测的CVN超过94 J时,Battelle经验公式的预测值低于实验值,且随着韧性的增大,误差也随之增大。为解决这一问题,Leis等[54]基于Battelle经验公式提出以下修正:

CVN≤94 J时,

CVN=CVNBMI (2)

CVN>94 J时,

CCUS前沿研究:南同庆,等:基于CCUS的超临界CO2管道止裂韧性研究进展的图4

式中:CVNBMI——利用Battelle双曲线法计算得到的管道止裂所需的夏比能量值。

同时,Leis等[54]指出为了计算结果更加保守,可把指数2.04换成2.1。但该修正方法对以下情形并不适用:出现断口分离;管内介质为富气;管道设计参数未被实物实验数据库收录。

李红克等[55]根据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末不同钢级全尺寸爆破实验,得出以下公式:

CCUS前沿研究:南同庆,等:基于CCUS的超临界CO2管道止裂韧性研究进展的图5

式中:P——全尺寸爆破实验管道内压,MPa。

同Leis修正公式比较,得出:当CVN小于92 J时,适用Battelle经验公式;当CVN在92 ~ 102 J范围时,适用Leis修正公式;当CVN在102 ~ 151 J范围时,式(4)更为适用。

使用高强度管道钢时往往会出现断口分离的现象[56]。这类钢的CVN转变曲线会出现上升平台行为。此时预测韧性值并不能保证管线钢安全,可做出以下修正:

CCUS前沿研究:南同庆,等:基于CCUS的超临界CO2管道止裂韧性研究进展的图6

式中:CVP——冲击转变曲线上平台能,J;CV100——出现全部剪切面积时的冲击能,J。此修正法可减少断口分离情形时Leis修正法带来的误差。

2.2.1.2 HLP法

日本HLP模型[57]是根据多次全尺寸输气管爆破实验的结果拟合而来。该模型不仅可以以抑制裂纹DWTT的吸收能作为管道的韧性值,还可以计算出精确的气体减压曲线,应用于双曲线模型。

2.2.2 实验模拟研究

2.2.2.1 实验研究

1960年美国Trans-Western管道进行气压实验时,发生重大断裂事故。管道在裂纹源外起裂后,裂纹分别向两端扩展,一端遇到一根高韧性的管段止裂,另一端遇到一根锻造的厚壁管而止裂[24],由此可知,高韧性管段和管壁加厚均可达到止裂目的。高韧性钢管的全尺寸爆破实验[58-59]表明除了临界止裂韧性值以外,还可以用裂纹的扩展长度来描述管道的止裂能力,一方面可以抑制裂纹扩展,使其危害减小;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规定的管道止裂韧性值,从而降低管材的成本。

Biagio等[60]开展了含N2杂质的CO2管道全尺寸爆破实验,实验管道壁厚为12.5 ~ 13.7 mm,钢管等级为L450。实验发现N2的存在会加大管道断裂风险,且BTCM模型(巴特尔双曲线模型)也不能直接应用于含杂质的CO2管道的止裂韧性研究。

Linton等[61]基于CO2SAFE-ARREST项目中含杂质的密相CO2全尺寸管道爆破实验,着重分析了管材和含杂质CO2对裂纹扩展速度与瞬态压力的影响,发现BTCM模型不能直接适用于密相CO2管道的止裂韧性设计。

Cosham等[62]以初始CO2浓度、初始裂纹长度和管道初始状态为变量开展了3次全尺寸爆破实验,发现Battelle双曲线模型不适用于运输介质为液态或密相CO2及富CO2混合物的管道,并且初始裂纹长度是导致裂纹延性扩展速度的主要原因。

Cosham等[63]针对不同初始状态进行了3次致密相CO2全尺寸裂缝扩展实验,其中第一次和第二次实验使用的是外径为914 mm、壁厚为25.4 mm、等级为L450的管道,第三次实验为外径610 mm、壁厚19.1 mm、等级为L450的管道。3次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双曲线模型和Wilkowski等[64]提供的修正因子对于起爆管和过渡管来说,结果并不保守。同时也提出双曲线模型目前并不适用于输送液态CO2或密相富CO2混合物的管道,需要额外修正。

结合现有实验研究结果分析发现,传统的Battelle双曲线法并不能直接简单地应用于管道止裂韧性的计算,在某种特定情形下,使用Battelle双曲线法会产生较大误差。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Battelle双曲线法做出适当修正;同时,也要加深杂质和CO2相态对CO2管道裂纹延性扩展影响的研究。

2.2.2.2 模型建立和数值模拟研究

国际上在CO2管道韧性断裂扩展的计算建模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Aursand等[65]对管道变形和断裂进行数值模拟,将模型预测结果与使用非耦合BTC和HLP模型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表明,后者可能无法准确计算CO2管道中的裂纹延性扩展。另外,在CO2QUEST项目的模拟结果中,使用HLP模型和结构力学FEM代码中实施的改进Bai-Wierzbicki延性失效模型描述了CO2管道中的延性断裂扩展。

Hu等[66]根据减压波预测模型和改进的BTCM模型,建立了超临界CO2管道止裂韧性模型。对减压波速度和裂缝扩展速度进行比较,来确定管道能否自行止裂。不足之处在于,其使用MATLAB软件进行计算,并没有可视化界面和参数输入入口,若将此止裂韧性模型设计开发成软件将极大增加使用的便捷性。

Okodi等[67]将最大主应变和断裂能作为损伤参数,通过使用扩展有限元法,在ABAQUS软件上建立了可用于预测具有不同尺寸纵向裂纹的管道试件的爆破压力的模型。但并没有针对不同的裂纹类别和管道尺寸展开全面的分析。

Martynov等[68]建立了管道传热和裂纹扩展的耦合模型,对不同的传热条件下埋地管道与地面管道在泄漏处的温度分布进行了分析,将传热与CO2管道裂缝扩展结合起来,为控制管道的脆性断裂提供指导建议。在高于特定的温度和压力下,介质的减压波速度可能会低于管道裂纹扩展的速度,从而增加裂纹延性扩展的可能性。

李哲[69]基于X80管线钢疲劳实验,建立管材的有限元模型,通过使用虚拟裂纹闭合法和有限元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得到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K值,从而绘制出管道钢材试件的裂纹扩展曲线,总结了裂纹疲劳扩展机理及扩展规律,并进一步得到了管道疲劳寿命的计算方法。

金峤等[70]基于ABAQUS软件建立了包含单一半椭圆型轴向内壁裂纹的三维有限元管段模型,研究内压波动作用下CO2管道内表面裂纹的疲劳扩展路径问题,结果表明裂纹体的初始几何形状与裂纹的疲劳扩展路径密切相关。

徐源[26]就含杂质超临界CO2的输送进行模拟计算,发现在工况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提高输送压力,可以使减压波压力平台下降提高管道运行的安全系数,更有益于管道裂纹扩展的控制,降低管道裂纹延性扩展的风险。

结合现有实验及模拟发现,由于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通过使用ABAQUS和MATLAB等软件开展了深入的研究,裂纹扩展模型分析方面取得了很好的进展。由于裂纹延性扩展的复杂性,未来可结合流体力学、材料力学等众多交叉学科来开展工作。

3 CO2管道设计规范


3.1 国外相关标准规范

国外利用管道输送CO2工程始于20世纪60年代,早期多用于驱油,后期开始应用于CCUS技术,管道输送超临界CO2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但迄今尚无针对CO2管道设计和运行的统一标准,大部分借鉴油气管道输送技术领域相关标准和法规。国内外有关油气管道技术标准和法规,包括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美国、欧盟(欧洲联盟)、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或组织的法规和标准,涵盖了管道设计、施工、操作维护等方面,并且随着近年来长输管道的发展,还在不断更新和补充。可参考的标准规范及适用性分析如下。

DNVGL-RP-F104 Design and Operation of Carbon Dioxide Pipelines[71](二氧化碳管道的设计和运行):此标准概述了超临界CO2管道避免发生韧性断裂的特殊要求。输送CO2管道的止裂性能取决于管道的壁厚、材料性能(特别是韧性和屈服强度)和CO2组分的物理特性。在设计管道时,应采用韧脆转变温度低于相关设计温度的材料,且在最低设计温度下,材料应具有足够的韧性;采用饱和压力下的环向应力水平较低的设计思路;或采用裂纹止裂器来阻止韧性断裂扩展。为了防止韧性断裂,裂纹尖端的减压压力必须低于管道的止裂压力。

ISO 27913:2016 Carbon Dioxide Capture, Transportation and Geological Storage—Pipeline Transportation Systems[72](二氧化碳捕集、输送和地质封存——管道输送系统):此标准的目的是就用于大规模输送CO2的管道的安全性设计、施工和运行的某些方面提出要求和建议。此标准推荐的计算止裂韧性的方法为Battelle双曲线法,指出当CVN>100 J时会出现计算结果不保守的现象,尤其当CVN>330 J时,会出现额外的不确定性,针对CVN<330 J的情形,建议对相关环向应力施加额外的修正因子Ccf≥1。

ASME B31.4-2019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Systems for Liquids and Slurries[73](液体和浆体管道输送系统):此标准针对内部运输主要为液体的危险产品的管道。在CO2管道系统章节中,对管道系统的设计、材料、制造、安装、测试和维护方面给了一定说明,但并不详细。

3.2 国内相关标准规范

目前,国内对CO2短距离输送管道的设计、建设和运行有一定的工程经验,但对于超临界态的CO2长输管道,尤其是其安全运行方面仍缺乏相关技术研究和标准规范。已建CO2管道工程大多参考GB 50350—2015《油气集输设计规范》、GB 50251—2015《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和SH/T 3202—2018《CO2输送管道工程设计标准》等[74-76],其中,SH/T3202—2018虽然对输送工艺、线路、站场、管道及其附件的设计、辅助系统、焊接与检验、清管与试压、干燥等内容都有涉及,但每部分内容都很简略,如:杂质成分,该标准仅规定了输送介质中H2S和H2O这两类杂质的含量限值。特别是,对超临界CO2管道减压波、管道裂纹扩展速度曲线及临界止裂韧性相关内容,该标准均未涉及。因此,亟待制订完善的超临界CO2管道工程设计标准。

3.3 国内外标准对比分析

对国内外管道设计标准及其适用性对比分析,发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管道止裂韧性计算公式、不同环境下管道工艺参数的选用等都尚未有一个明确标准,如:气体状态方程的选取对计算止裂韧性的精确度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对此选取并未达成共识;杂质的存在会影响管道止裂,对杂质的类型及含量的规范也并未统一说明;管道材料的选取及壁厚、管径的要求依旧没有具体规范。特别是国内,针对超临界CO2管道运输设计规范并不完善,已建或在建超临界CO2管道工程大多参考油气领域相关标准,但由于超临界CO2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管道止裂韧性要求等方面差异较大,相关标准不能完全适用,应尽快建立适应技术发展的新标准。

4 结论


通过对基于CCUS的超临界CO2管道止裂韧性研究的探索和实践认识分析,对止裂韧性相关研究和国内外管道设计标准进行了综述,提出以下认识:

结合国内外关于减压波与裂纹扩展的研究现状、相关设计标准及现有全尺寸爆破实验数据分析,推荐使用Battelle双曲线法为止裂依据。但是Battelle双曲线法具有一定局限性,超出适用范围会产生误差,为此,应基于现有全尺寸爆破实验对公式进行科学合理的修正。

针对超临界CO2管道止裂韧性研究开展的实验研究仍然较少,应积极开展与CCUS相关的CO2管输项目示范工程,结合实际实验数据,为超临界CO2管道止裂韧性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和实验支撑,完善相关基础及工艺技术研究。

管道的全尺寸止裂爆破实验成本昂贵,对各级管道钢材全都进行实验并不现实,应基于国内外已开展的实验,合理进行实验设计,得到具有普遍性的实验结果,让实验具有更广的适用性。

针对国内尚无超临界长输CO2管道建设与营运经验,且缺乏相关标准,建议借鉴国外成功的CCUS工程案例,以及相关标准和规范,努力完善国内CO2管道系统相关标准。

针对管道自身无法提供足够的韧性来阻止裂纹延性扩展的情况,国内外会采取管道整体补强及安装止裂器的方法来进行止裂。管道整体补强即适当增加管道壁厚,提高管道整体韧性,达到止裂的目的;而止裂器分为同轴止裂器和外部止裂器,使管道局部韧性提高,从而增大管道裂纹扩展到止裂器时受到的阻力,降低裂纹扩展驱动力,最终实现止裂。

文章来源:油气与新能源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阅览

[ 1 ] 窦立荣,张兴阳,郜峰,等.应对气候变化一甲子:国际石油公司从共知到共建[J].石油科技论坛,2022, 41(4):1-10.

[ 2 ] 罗琼.习近平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论述:逻辑理路、价值意蕴与践行路径[J].治理现代化研究,2022, 38(4):5-13.

[ 3 ] 汪梦诗,金亦秋,张红超,等.“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思考与建议[J].石油科技论坛,2022, 41(1):92-99.

[ 4 ] 张立宽.CCUS技术在“双碳”进程的地位与作用[N].中国矿业报,2022-03-02(4).

[ 5 ] Wang Y, Guo C, Chen X, et al.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ty in China:Goals,implementation path and prospects[J].China Geology,2021, 4(4):720-746.

[ 6 ] 雷英杰.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年度报告(2021)发布 建议开展大规模CCUS示范与产业化集群建设[J].环境经济,2021(16):40-42.

[ 7 ] 陈兵,肖红亮,李景明,等.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研究进展[J].应用化工,2018,47(3):589-592.

[ 8 ] Tapia J F D, Lee J Y, Ooi R E H, et al.A review of optimization and decision-making models for the planning of CO2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 systems[J].Sustainabl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2018,13:1-15.

[ 9 ] 郑建坡,史建公,刘志坚,等.二氧化碳管道输送技术研究进展[J].中外能源,2018,23(6):87-94.

[10] 李凯旋,刘斌,尚文博,等.管道输送含杂质CO2的影响因素分析[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22, 47(3):94-100.

[11] Vermeul V R, Amonette J E, Strickland C E, et al.An overview of the monitoring program design for the FutureGen 2.0 CO2 storage sit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house Gas Control,2016,51:193-206.

[12] Prah B, Yun R.Investigations on CO2 hydrate slurry for transportation in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J].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9,33(10):5085-5092.

[13] 陈兵,巨熔冰,白世星,等.含杂质超临界-密相CO2管道输送工艺参数优化[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8,47(4):101-106.

[14] 郑建坡,史建公,刘志坚,等.二氧化碳管道输送技术研究进展[J].中外能源,2018,23(6):87-94.

[15] Barker R, Hua Y, Neville A.Internal corrosion of carbon steel pipelines for dense-phase CO2 transport in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

a review[J].International Materials Reviews, 2017,62(1):1-31.

[16] 陈兵,康庆华,肖红亮.含杂质CO2管道输送泄漏扩散的数值模拟[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9,26(3):95-100.

[17] 李玉星,刘兴豪,王财林,等.含杂质气态CO2输送管道腐蚀研究进展[J].金属学报,2021,57(3):283-294.

[18] 陈霖.CO2管道介质泄漏体积分数分布及危险区域实验[J].油气储运,2017,36(10):1162-1167.

[19] 任科.超临界二氧化碳管道断裂理论和控制方法研究[D].西安:西安石油大学,2018.

[20] 陈兵,徐梦林,齐文娇.基于CCUS的CO2管道延性断裂机理及止裂控制研究进展[J].焊管,2022,45(9):1-10.

[21] 吴全,沈珏新,杜小均,等.超临界二氧化碳输送中的增压问题分析[J].油气与新能源,2022,34(4):68-74.

[22] Aursand E, Dumoulin S, Hammer M, et al.

Fracture propagation control in CO2 pipelines:Validation of a coupled fluid–structure model[J].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16,123:192-212.

[23] Martynov S, Brown S, Mahgerefteh H, et al.

Modelling three-phase releases of carbon dioxide from high-pressure pipelines[J].Proces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4,92(1):36-46.

[24] 潘家华.油气管道断裂力学分析[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

[25] 陈磊,闫兴清,胡延伟,等.二氧化碳管道意外泄漏减压过程的断裂控制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22, 41(3):1241-1255.

[26] 徐源.含杂质超临界CO2管道裂纹延性扩展研究[D].西安:西安石油大学,2021.

[27] 艾刚,刘应华.高压容器泄漏中发生的焦耳-汤姆逊效应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6,52(4):97-102.

[28] 陈兵,肖红亮,王香增.气体杂质对管道输送CO2相态的影响[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7,42(6): 89-94.

[29] 李玉星,刘梦诗,张建.气体杂质对CO2管道输送系统安全的影响[J].天然气工业,2014,34(1):108-113.

[30] Griffith A A.VI.The phenomena of rupture and flow in solids[J].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Series A,

Containing Papers of a Mathematical or Physical Character,1921,221:163-198.

[31] 刘再华.工程断裂动力学[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32] Maxey W A, Kiefner J F, Eiber R J, et al.Ductile fracture initiation,propagation,and arrest in cylindrical vessels[M].West Conshohocken,

PA:ASTM International,1972.

[33] 李玉星,王财林,胡其会,等.含杂质超临界CO2管道减压波波速的预测模型[J].油气储运,2021,40(9):1027-1032.

[34] 潘家华,郭光臣,高锡祺.油罐及管道强度设计[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6.

[35] Rudland D, Shim D J, Xu H, et al.First major improvements to the two-curve ductile fracture model-part I main body[R].Washington, DC, USA: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2007.

[36] 陈福来,帅健,冯耀荣,等.高压天然气输送管道断裂过程中气体减压波速的计算[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3(4):130-135.

[37] Botros K K, Studzinski W, Geerligs J, et al.

Determination of decompression wave speed in rich gas mixtures[J].The Canadian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2004,82(5):880-891.

[38] Gdoutos E E.Fracture mechanics: an introduction[M].Cham,Switzerland:Springer,2020.

[39] Munkejord S T, Austegard A, Deng H, et al.

Depressurization of CO2 in a pipe:high-resolution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data and comparison with model predictions[J].Energy,2020,211:118560.

[40] Munkejord S T, Hammer M.Depressurization of CO2-rich mixtures in pipes:two-phase flow modelling and comparison with experimen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house Gas Control,2015,37:398-411.

[41] Ahmad M, Lowesmith B, De Koeijer G, et al.

COSHER joint industry project: Large scale pipeline rupture tests to study CO2 release and dispers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house Gas Control,2015,37:340-353.

[42] Cosham A , Jones D G , Armstrong K , et al.

Ruptures in Gas Pipelines, Liquid Pipelines and Dense Phase Carbon Dioxide Pipelines[C]//9th International Pipeline Conference,September 24-28,2012,Calgary,Alberta,Canada.New York:ASME,2012:465-482.

[43] Davis B J, Michal G, Lu C, et al.Sepa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n X65 linepipe steel from laboratory-scale to full-scale fracture tests[C]//13th International Pipeline Conference,September 28-30,2020,Virtual,Online.New York:ASME,2020:1-8.

[44] Drescher M, Varholm K, Munkejord S T, et al.

Experiments and modelling of two-phase transient flow during pipeline depressurization of CO2 with various N2 compositions[J].Energy Procedia,2014,63:2448-2457.

[45] Teng L, Bai J, Li Y, et al.An Experiment on flashing-spray Jet characteristics of supercritical CO2 from various orifice geometries[J].Frontiers in Energy Research, 2021:520.

[46] 郭晓璐,闫兴清,喻健良.CO2管道泄漏中减压波速度和断裂控制研究[C]//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先进技术——第九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论文集.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7:260-268.

[47] Jie H E, Xu B P, Wen J X, et al.Predicting the decompre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 dioxide usi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International Pipeline Conference. September 24-28, 2012,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2012,45141:585-595.

[48] Park A, Ko Y, Ryu S, et al.Numerical modeling of rapid depressurization of a pressure vessel containing two-phase hydrocarbon mixture[J].Proces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2017,113:343-356.

[49] Mahgerefteh H, Brown S, Martynov S.A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friction, heat transfer, and stream impurities on the decompression behavior in CO2 pipelines[J].Greenhouse Gas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2(5):369-379.

[50] 宫敬,邱伟伟,赵建奎.输气管道断裂过程中减压波传播特性研究[J].天然气工业,2010,30(11):70-73,122-123.

[51] 李鹤,李洋,王鹏,等.X80管线钢管动态裂纹扩展速度计算[J].压力容器,2013(2):33-35.

[52] 马秋荣,李平全,庄传晶,等.输送管裂纹扩展的研究[J].压力容器,2000,17(3):12-15.

[53] Michal G , Davis B , Stby E , et al.CO2SAFE-ARREST:A full-scale burst test research program for carbon dioxide pipelines—part 2:is the BTCM Out of Touch With Dense-Phase CO2[C]//12th International Pipeline Conference,September 24-28,2018,Calgary,Alberta,Canada.New York:ASME,2018:1-13.

[54] Leis B N.Characterizing dynamic crack-resistance of pipelines using laboratory-scale practices[C]//3rd International Pipeline Conference,October 1-5,2000,Calgary,Alberta,Canada.New York:ASME, 2000,40245:295-306.

[55] 李红克,张彦华.天然气管道延性断裂止裂控制技术进展[J].石油工程建设,2003,29(4):1-5.

[56] 霍春勇,李鹤林.西气东输二线延性断裂与止裂研究[J].金属热处理,2011(S1):4-9.

[57] Izumi T,Jun F,Akio Y,et al.输气管线用高强度管道的发展前景[C]//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廊坊:2003国际管线钢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2003:6-17.

[58] Eiber B, Carlson L, Leis B. Fracture control for the alliance pipeline[C]//International Pipeline Conference., October 1-5,2000,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2000,40245: 269-297.

[59] Makino H, Kubo T, Shiwaku T, et al.Prediction for crack propagation and arrest of shear fracture in ultra-high pressure natural gas pipelines[J].ISIJ International,2001,41(4): 381-388.

[60] Biagio M D, Lucci A, Mecozzi E, et al.Fracture propagation prevention on CO2 pipelines: full scale experimental testing and verification approach[C]//18th Pipeline Technology Conference,May 2-4,2017,Estrel,Berlin,Germany.New York:ASME,2017:1-17.

[61] Linton V, Leinum B H, Newton R, et al.CO2SAFE-ARREST: A full-scale burst test research program for carbon dioxide pipelines—Part 1: project overview and outcomes of test 1[C]//12th International Pipeline Conference,September 24-28,2018,Calgary,Alberta,Canada.New York:ASME,2018:1-10.

[62] Cosham A, Eiber R J, Clark E B.GASDECOM:Carbon dioxide and other components[C]//8th International Pipeline Conference September 27-October 1,2010,Calgary,Alberta,Canada.New York:ASME,2010:777-794.

[63] Cosham A, Jones D G, Armstrong K, et al.

Analysis of a dense phase carbon dioxide full-scale fracture propagation test in 24 inch diameter pipe[C]//11th International Pipeline Conference,September 26-30, 2016,Calgary,Alberta,Canada.New York:ASME, 2016:1-17.

[64] Wilkowski G M, Maxey W A, Eiber R J.Use of a brittle notch DWTT specimen to predict fra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line pipe steels[C]//ASME 1977 Energy Technology Conference,September 18-22,1977,Houston,Texas.New York:ASME,1977:18-22.

[65] Aursand P,Hammer M,Munkejord S T, et al.

Pipeline transport of CO2 mixtures: Models for transient simul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house Gas Control,2013:15174-185.

[66] Hu Q, Zhang N, Li Y, et al.A new model for calculation of arrest toughness in the fracture process of the supercritical CO2 pipeline[J].ACS Omega,2021,6(26):16804-16815.

[67] Okodi A, Lin M, Yoosef-Ghodsi N, et al.Crack propagation and burst pressure of longitudinally cracked pipelines using extended finite element metho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essure Vessels and Piping,2020,184:104-115.

[68] Martynov S B, Talemi R H, Brown S, et al.

Assessment of fracture propagation in pipelines transporting impure CO2 streams[J].Energy Procedia,2017,114:6685-6697.

[69] 李哲.CO2管道表面裂纹扩展的管材试验及有限元分

析[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18.

[70] 金峤,孙泽宇,孙威.内压波动下的CO2管道轴向表面裂纹疲劳扩展研究[J].工程力学,2015(5):84-93.

[71] Det Norske Veritas.Design and operation of Carbon Dioxide Pipelines:DNV-RP-F104[S].Veritasveien,Norway:DNV,2021.

[72] ISO. Carbon dioxide capture, transportation and geological storage-pipeline transportation systems:ISO 27913:2016[S].Switzerl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2016.

[73]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ASME).Pipeline Transportation Systems for Liquids and Slurries:ASME B31.4-2019[S].New York:ASME,2019.

[7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石油天然气工业 管线输送系统用钢管:GB/T 9711—201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7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气集输设计规范:GB 50350—2005[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76]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工程设计标准:SH/T 3202—2018[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8. 

本文版权归《油气与新能源》编辑部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往期推荐

天然气市场知识图谱本体构建

基于PSO-LSTM混合模型的天然气管道多用气节点负荷预测研究

输气管道半定量风险评价分析

火驱采出气处理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双碳”愿景下城市燃气企业转型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国内外智能化储气库现状及展望

 编辑|陈潇

校对|陈潇

审核|张曦

默认 最新
当前暂无评论,小编等你评论哦!
点赞 2 评论 收藏 3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