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产品外观白痕解决方向
塑胶产品外观白痕解决方向
■型创科技 / 罗伟航 应用工程师
前言
塑胶外观问题有很多类型,最常见的就是缝合线问题,这也是最容易找出原因的外观问题,一般通过提高模温、改变浇口位置或者通过引流到非外观面的方法都能有效解决。但有时候产品外观会出现一些令人感到头痛困惑的问题,无论怎么调参数,改了多少次模具,都还是会出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白痕/发白/“气纹”问题。
为什么外观面会发白?
这个缺陷用黑色料会更加明显,打出来很容易看到一圈或一块发白痕迹(图1),现场的师傅或设计人员对产生发白痕迹的原因都有自己的见解,有的说这是“气纹”,有的说是材料导致的白雾,因为这类发白的地方离浇口都比较近,所以有些师傅在无法通过参数调好时,都会要求模具部改浇口。假如是“气”造成的问题,那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排查:
1.空射材料,看出来的料是否有很浓的白气、水蒸气。
2.射出的时候,炮筒是否会时不时发出劈里啪啦的响声。
3.如果是瓦斯气残留造成,则在模具表面用清洗剂擦拭后再射出10模,看是否还有缺陷。
假如有前两点的情况发生,则可以从材料方面入手,测量材料的含水率是否过高。但是假如这三点都没有发现问题,则基本可以排除“气”的问题。
图1.发白痕迹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发白的问题呢?像图1这个产品,它的浇口在上方的非外观面,我们通过打短射样件发现该白痕在充填开始就存在。说明这个问题和后面的保压阶段无关。既然问题出现在充填阶段,我们就需要了解一下熔胶在普通注塑下的流动行为。(图2)这是熔胶在模穴内的流动,我们称为喷泉流场。熔胶在模穴内分为三层:固化层、剪切层、中心流动层。由于塑胶加工温度一般在230~320℃之间,而模温在40~80℃之间,所以熔胶在接触到模壁的时候会迅速冷却,形成一层固化层。模温越低,固化层越厚,那么熔胶的流动通道则越小,所需的射压越大。
图2.流动喷泉流场
假设螺杆以固定的线速度往前推进,那么熔胶在尺寸小的浇口里的流率就会远远高于在模穴内的流率。这个时候,料头前端的冷料就会迅速在模穴表面固化,后面进来的热熔胶无法把冷料带走,从而出现(图3)C的情况,假如浇口射速更快甚至有可能出现喷流、烧焦等情况。
图3.射速快慢对产品外观的影响
解决方向
从上述理论可以总结出产生白痕的两个因素:一是料头前端存在冷料,此问题在冷流道设计或温控较差的热流道上都会发生。二是从浇口进入模穴的速度变化太剧烈,导致冷料一下子固化在模穴表面,冷料无法平稳过渡。由于和后面进来的热熔胶有较大温差,导致产生白痕色差问题。
成型工艺上可以通过高模温、多段射速尝试调整。高模温可以减少固化层厚度,甚至改变熔胶喷泉流动的行为(如RHCM急冷急热),多段射速主要在浇口处进行减速,待熔胶平稳过渡后再提速。但是在浇口如此小的体积里做精准的速度变化,需要响应速度快的注塑机(建议全电机)。如图(4)为东洋电动机的压力曲线图,设定一段速度(33mm/sec)和在浇口降速至(2mm/sec)的情况。速度响应基本和设定值贴合。
图4.全电机速度压力曲线图
我们分别做了速度分段和模温的实验,验证了该方向的可行性。图(5)
图5.模温及射速多段设定实验结果
通过模流分析中的剪切率结果(图6),模拟一段射速和浇口降速的设定,结果和实际结果相似。即外观面的速度变化越大,越有机会产生这种外观的色差问题。
图6.一段射速及浇口降速的模流分析结果
从模具设计上,需要避免过长的冷流道设计,尽量使冷流道的厚度能够平稳过渡,侧浇口可通过改成扇形浇口,通过增加浇口横截面积来进行减速。
从产品设计上,需要尽量避免产品厚度差异过大,厚薄交接处需要做过渡处理。
以上就是塑胶产品外观白痕的解析以及解决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