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FD的离心通风机结构优化方法与试验对比

基于CFD的离心通风机结构优化方法与试验对比的图1基于CFD的离心通风机结构优化方法与试验对比

一、离心通风机数值计算模型及分析

1.1  网格划分及计算方法的确定

现以我院设计的A型离心通风机为研究对象,该风机由于其自身小流量、高压力、低噪声的特性,广泛应用于特殊用途,受到客户的一致好评。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客户反映该型号风机的噪声特性不是很稳定,某单台风机的噪声值甚至超过限定值,静压也稍偏高。图1、图2分别为该型号风机改进前的结构简图及叶轮示意图,风机采用非常规蜗舌、长短叶片,其基本设计参数:叶轮直径D=560mm,设计流量Qv=1000m3/h,设计静压psF=4500Pa ,噪声限定值≤75dB(A)。

基于CFD的离心通风机结构优化方法与试验对比的图2基于CFD的离心通风机结构优化方法与试验对比的图3

由于风机的结构较复杂且属于不规则形状,网格划分采用三维非结构化网格。相对于结构化网格,非结构化网格计算过程比较复杂,但局部加密比较容易,对不规则空间适应能力较强,易于显示流场的细微结构。本文选用四面体非结构化网格对计算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共生成了615455个网格。整个流场按主要部件划分为3个计算区域,即:1——进口模拟管段;2——风机机壳内静止段加出口模拟管段;3——风机叶轮旋转区域段,各区域单独生成合适的网格,相邻的区域共用同一个面,享用相同的网格节点。其中区域3为运动域。

由于风机模型含旋转的动边界和静止不动的静边界,因此,旋转叶轮和静止机壳之间的耦合采用了多参考坐标性模型(MRF)。计算采用三维雷诺平均守恒型定常Navier-Stokes方程和k-ε标准两方程湍流模型;壁面附近应用标准壁面函数。计算方法应用SEGREGATED 隐式计算方法,湍流动能、湍流耗散项、动量方程都采用二阶迎风格式离散;压力—速度耦合采用SIMPLE算法[7]

1.2  边界条件与收敛条件的确定

由于气流流动的最大马赫数小于0.3,因此假设气体流动为不可压缩定常流。进口选用速度进口边界条件,出口选用自由出流边界条件,根据离心通风机的实际运行工况给定进口风速和气体干球温度;叶轮轴盘、轮盘以及轮盖区域选用旋转坐标,给定旋转壁面边界条件,计算转速为2900r/min ;风机叶轮旋转的流体区域选用旋转坐标,给定旋转边界条件,计算转速为2900r/min,其余流体区域为静止区域取默认值;相邻的流体区域共用同一个面,将这些面设置为内部界面(interior)。

收敛条件通过观察残差曲线与监视进口及测试平面的静压变化以及进出口边界的流量误差来确定。首先,设置速度误差和kε等参量的计算误差都小于10-3;当计算收敛时,观察进口及测试平面的静压变化,如果静压变化仍很大,设置速度误差和kε等参量的计算误差都小于10-4继续进行计算,直到静压变化趋于平稳且进出口边界的流量误差小于10-5时,认定为计算收敛。

1.3  计算结果及分析

利用上述计算模型,模拟设计工况(即流量Qv=1000m3/h的工况点),经过5000次迭代,计算基本收敛。计算得到的进出口静压差为5094.61Pa,通过风机性能试验装置测得的静压值为5021Pa。从上面数据看出,模拟数据与试验数据基本吻合,误差保持在3%以内,且风机静压值较设计值(设计静压psF=4500Pa)明显偏高。

基于CFD的离心通风机结构优化方法与试验对比的图4基于CFD的离心通风机结构优化方法与试验对比的图5

图3表示了风机叶轮中截面的静压风布,从图中看出,风机靠近蜗壳出口处的叶轮通道与其余部分的静压分布有稍微不同。图4 表示了风机叶轮中截面上的速度分布,从图中看出,靠近蜗壳出口处的叶轮通道内的速度分布与其他部分的叶轮通道内速度分布明显不同,气体在蜗壳内的速度分布除了在靠近出口处明显不均外,其余部分差别不是很大。图5可看出涡流存在的位置及大小,并能确定内部流动的不均匀位置。风机的内部涡流主要集中在叶片之间、风机进口以及出口蜗舌处,蜗舌结构型式以及蜗舌与叶轮间距的大小均会影响内部涡流的形成。图6可看出噪声的产生区域和强度分布。

从上述图中看出,改进前在风机进口处,气流进入叶轮区域明显不是很均匀,气流存在一定的分离现象,出现涡区,能量损失很大。气流在叶片进出口、长短叶片之间以及蜗舌处流道内存在一定的喘动,这些都是导致风机模型噪声较高的原因。可以预见,通过改变风机的叶轮结构,改善气流在流道内的流动,减小涡区,还可提高通风机的效率,降低噪声。


二、离心通风机的结构优化及数值分析

2.1 改进方案

从上述数值模拟看出,原有风机模型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1)流场不均匀,在叶轮的进、出口部位速度分布很不均匀;

(2)气流在蜗舌处存在很大的冲击,致使产生很大的噪声;

(3)长、短叶片之间的气流存在一定的扰动。

针对上述缺点,对风机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在保证外形尺寸不变的前提下,对原有模型的叶轮结构做了如下改进:

(1)将原有的长、短叶片组合改为全部采用长叶片,并对叶片数进行了相应调整;

(2)增大了叶片出口安装角以补偿叶片数减少对风机压力的降低;

(3)改变了叶片进、出口宽度以及叶轮进口直径大小。

改进后的叶轮结构见图7。

基于CFD的离心通风机结构优化方法与试验对比的图6

2.2 改进后数值计算结果及分析

运用前面所述的CFD数值计算方法,将改进后的风机模型重新进行数值计算。图8~图11为改进后风机模型在设计工况点,Z=0截面的内流特性趋势图。

基于CFD的离心通风机结构优化方法与试验对比的图7
基于CFD的离心通风机结构优化方法与试验对比的图8

  从图8静压分布云图看出,改进后A型离心通风机的静压较改进前有所降低,工况点的风机进出口压差为4562.16Pa,更加接近设计值。从图9速度云图看出,改进后的模型,气流在进口处明显改善,气流均匀地进入叶轮区;气流在整个流道内的分布也更加均匀。在机壳边缘处,改进后模型的气流速度较改进前有所降低,对机壳的冲击降低,有利于噪声的降低。从图10、图11也看出,改进后的A型离心通风机的内流扰动和噪声特性也优于改进前。

三、试验研究

图12为A型离心风机改进前后的模拟与试验对比风量—静压曲线,从图中看出,在改进前后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随着流量的增加,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值误差增大,但误差整体保持在5%之内,可以很好地预测风机性能,利用上述方法用于风机性能预测是可行的。同时,改进后的风机静压有所降低,更加接近设计工况。图13为改进前后的A型风机的风量—功率曲线以及风量—效率曲线,从图中看出,风机的叶轮结构优化设计后,功率明显降低,效率提高,达到了优化设计的目的,效率的提高也改善了风机的噪声特性。从图14也可看出,改进后的A型风机噪声特性明显改善,设计工况点的A声级降低了达4.0dB,很好地保证了噪声指标的稳定性,实现了设计目标。


文章来源:聚英风机


默认 最新
当前暂无评论,小编等你评论哦!
点赞 评论 收藏 2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