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Ncode 为例,软件基础操作和工程应用差距有多大?
作者:孙一凡
技术邻优秀讲师,14年CAE仿真分析从业经验。机械设备专业高级工程师、机电工程专业国家一级建造师。负责完成国内国外多个工程项目具体工作,发表10篇中英文专业论文及15项专利著作权。
软件基础操作和工程应用差距有多大?
这个问题是工程技术学习初期,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尤其是学生群体,买本书练几个案例,就认为自己已然拥有了工程计算能力。这种想法很普遍,却不可笑,因为几乎每个工程师都经历过这个过程。直到有一天去面试,才发现基础操作和工程应用完全不是一回事,面试问题根本听不懂。等到做工程项目的时候发现困难很多,接受新任务的时候会产生明显的畏难情绪,甚至影响到心理状态和作息习惯。
以疲劳计算软件Ncode为例,找一本书籍很容易,淘 宝当当上都有销售,先不说水平如何,学习一下软件基础操作应该还可以,然后呢?如果会了Ncode软件操作就想当然的以为自己会疲劳计算了,那做实际项目时一定会被当头一棒。
疲劳计算是以有限元计算结果为基础的,是不是得知道有限元计算怎么算才行?是不是得知道疲劳基础理论,才能分得清各种疲劳计算类型?是不是得知道材料SN曲线如何计算,才能做工程项目?是不是既要能自己处理载荷也要能自己生成载荷,才能解决实际载荷问题?要自己生成载荷,是不是得会动力学计算软件才行?说到动力学计算软件,那又会引出一大堆的问题。
实际疲劳损伤图片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系统学习的问题。实际工程中遇到的问题千差万别,需要学习了解各方面的相关知识才行,不一定都能自己解决,至少需要自己知道如何解决,找谁解决。
不同疲劳项目计算,首先要做的是计算流程设计,这个流程设计不是说我想计算什么问题,而是我要计算的问题,通过什么具体方法计算得到,这个设计流程必须是可以实现的才行,而不是想当然的认为如何去做,这事要是想清楚了那实际上就已经完成了一半的工作量了。
前几天有个学生找到我,他的思维很有代表性,没有褒贬的意思,但借助这个例子可以和大家说明一些实际问题。
他想做一个裂缝的疲劳分析,想当然的以为做出来的效果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裂缝在不断增大的一个动态过程。流程是这么设计的,首先使用workbench做一个虚拟的裂缝,得到有限元结果后用Ncode计算疲劳,因为这个裂缝是由于振动产生的,所以Ncode中要做振动疲劳分析。
这个过程看似很合理的过程,因为这个流程是实际工程中真实出现的现象,但是反馈到具体软件实现,却发现根本无法实现任何一个计算过程。他理所当然的认为是自己水平有限,别人肯定能做,却没意识到自己的这流程设计太理想化了,偏离了有限元的初衷,合理简化模型。
首先说他设计的流程是可以实现的,花几百万做个863课题再找几十个博士也能做出来,对于航空航天部件的疲劳分析也具有借鉴意义。但是作为毕业课题或者公司项目,这个费用显然是不现实的,技术工程师要做的就是合理简化,通过合理的流程设计,最后得到一个可靠可信的计算结果,而不是把工程问题实际的状态完全真实模拟出来。
他的想法是把自己的各种认识糅合到一起,丝毫没有考虑软件的实际计算方法和工程师的实现能力。断裂力学很难搞,振动疲劳很难做,实时模拟的生死单元也不是吃素的,大学没毕业就打算做如此难度的工程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
Ncode软件学习之前,具备疲劳基础理论知识和有限元计算能力是基础,不需要多么专业至少要懂点才行,然后才是Ncode软件的操作学习,具备软件操作能力后,还需要更多的工程项目经验技巧才行。
查看更多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