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赏析:典型智能数控加工中心案例

引自:《智能制造装备基础》(作者:吴玉厚、陈关龙、张珂、赵德宏、巩亚东、刘春时)


沈阳机床集团推出的i5智能机床是自主研发的拥有核心技术的智网能设备。i5是指工业化(industry)、信息化(information)、网络化(internet)、集成化(intelligent)、智能化(integrated)的有效融合。i5智能机床作为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终端,实现了操作、编程、维护和管理的智能化,是基于信息驱动技术,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为客户提供“轻松制造”为核心,将人、机、物有效互联的新一代智能制造装备。

i5智能机床对“智能(SMART)”一词有其独到的战略涵义。沈阳机床是我国机床行业的领头羊,万人大厂。沈阳机床的智能化是要打破机械制造和信息技术的行业边界,跨越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篱笆,利用互联网平台整合社会资源,为客户提供智能化制造的解决方案,通过创新的产品和创新的商业模式,摆脱高端机床技术密集和低端机床价格大战的红海而驶向蓝海,如图1所示。

案例赏析:典型智能数控加工中心案例的图1
沈阳机床的“ SMART ”战略涵义

从图中可见,SMART的5个字母代表i5智能机床的5个重要特征:S(Simple)——简便,M(Maintenance friendly)——易维护,A(Affordable)——适中,R(Reliable)——可靠,T(Timely to Market & Profit)——上市快和盈利,并在SMART后面以红色斜体的“Y”表达沈阳机床对i5智能机床的愿景,是沈阳机床产品的开发理念和指导思想。

「 1. 平台化、模块化和客户化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在产品设计上采取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技术。如何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是一大挑战。i5智能机床采取平台化、模块化和客户化的战略,以实现基本运动的部件作为平台,配以模块化的功能部件,构成不同用途的机床。

例如,M8系列铣床将底座、床身和移动横梁构成力封闭的龙门框架,移动部件遵循重心驱动(Y轴双丝杠驱动)和轻量化设计原则,配以转速12000r/min功率15kW的铣削电主轴和20把刀具的斗笠式刀库作为产品平台。机床前方可配置8种不同的模块,构成8种3轴、4轴或5轴加工机床,不仅使机床生产制造高效快捷,客户也可灵活自行换装,以适应加工对象的变化,如图2所示。

案例赏析:典型智能数控加工中心案例的图2
平台化、模块化和客户化的 M8 系列机床

从图中可见,M8.1配置为3轴立式加工中心,与传统单柱立式铣床结构相比,具有更强的结构刚性,且由于Y轴采用双丝杠驱动,运行平稳,抗振能力强。工作台尺寸700mm×500mm。适合模具、3C产品及汽车零部件的加工。

M8.2配置为4轴立式加工中心,搭配A轴直驱电机转台,转台最大扭矩1400N·m,重复定位精度±3″,适合用于液压阀体、泵体、汽车缸体的加工。

M8.3配置为3+2轴、双摆摇篮式立式加工中心,可实现5轴5面体加工,A、C轴皆为直驱电机,扭矩1400N·m,重复定位精度±3″,工作台直径f400mm,适合用于汽车底盘、箱体及壳体的加工。

M 8.4配置为5轴联动、双摆摇篮立式加工中心,可实现复杂曲面及腔体的加工,双摆摇篮采用直驱技术,重复定位精度±3″。其中,A轴为双电机驱动,最大扭矩2800N·m。适合模具、医疗、航空、汽车零件的加工。

M8.5配置为4轴联动立式加工中心,搭配A轴转台和尾座,工件最大尺寸f300mm×500mm,适合叶片等复杂回转零件的加工。

M8.6配置为卧式车铣加工中心,搭配车削主轴和尾、C轴联动,可实现车削和铣削的集成加工,工件最大尺寸f200mm×500mm,适合各种轴类、盘类的车铣复合加工。

M8.7配置为立式车铣加工中心,搭配垂直车削主轴,实现车削和铣削的集成加工,主轴扭矩540N·m,工件最大尺寸f320 mm×200mm,适合各种盘类的车铣复合加工。

M8.8配置为倒置车削加工中心,搭配倒置车削主轴和3个动力头实现铣削功能,适合小型及异型零件的复合加工。


「 2. 终端-网络-云平台 


1)终端


i5智能数控系统不仅是机床运动控制器,同时还是工厂网络的智能终端。i5智能数控系统不仅包含工艺支持、特征编程、图形诊断、在线加工过程仿真等智能化功能,同时还实现了操作智能化、编程智能化、维护智能化和管理智能化,如图3所示。


案例赏析:典型智能数控加工中心案例的图3

3 i5智能数控系统


i5数控系统的智能化表现以下几方面:


(1)操作智能化。可通过触摸屏来操作整个系统,机床加工状态时的数据能实时同步到手机或平板电脑,象征着用户“指尖上的工厂”,不论用户身在哪里,一机在手即可对设备进行操作、管理、监控,实时传递和交换机床的加工信息。


(2)在线加工仿真。在线工艺仿真系统能够实时模拟机床的加工状态,实现工艺经验的数据积累。进一步可以快速响应用户的工艺支持请求,获得来自互联网上的“工艺大师”的经验支持。


(3)智能补偿。集成有基于数学模型的螺距误差补偿技术,能使i5智能机床达到定位精度5μm/300mm,重复定位精度3μm/300mm。


(4)智能诊断。传统数控系统在诊断上反馈的是代码,而i5数控系统反馈的是事件,它能够替代人去查找代码,帮助操作者判断问题所在;可对电机电流进行监控,给维护人员提供数据进行故障分析提供帮助。


(5)智能车间管理。i5数控系统与车间管理系统(WIS)高度集成,记录机床运行的信息,包括使用时间、加工进度、能源消耗等,给车间管理人员提供订单和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还可以把机床的物料消耗、人力成本通过财务体系融合进来,及时归集整个车间的运营成本。


2)工厂网络


在互联网条件下,i5数控系统不仅能够实现机床与机床的互联,还是一个能够生成车间管理数据、并与有关部门进行数据交换的网络终端。通过制造过程的“数据透明”,实现制造过程和生产管理的无缝连接。这不仅为了方便加工零件,同时产生服务于管理、财务、生产、销售的实时数据。实现了设备、生产计划、设计、制造、供应链、人力、财务、销售、库存等一系列生产和管理环节的资源整合与信息互联,减少浪费,提高效率。


3)云平台


在数控系统提供“透明”数据的情况下,需要与商业模式相配合的云端平台和云端应用。沈阳机床集团旗下智能云科公司研发的云制造平台(i-Smart Engineering & Services Online,iSESOL)平台,通过i5智能机床的在线信息,打造了一套云端产能分享平台,用户可以将闲置产能公示于iSESOL产能平台,有产能需求的用户无需购买设备即可快速获得制造能力,通过这种方式产能提供方可以利用闲置产能获得收益,产能需求方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制造能力,双方通过分享获得利益最大化。这种制造能力的分享模式将会改变制造业的组织形式,并且充分挖掘社会闲置制造资源,从闲置资源中获得利益最大化。基于iSESOL平台的智能机床互联网应用框架如图4所示。


案例赏析:典型智能数控加工中心案例的图4

基于iSESOL实现的智能机床互联网应用框架


从图中可见,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各种型号的i5智能机床皆可通过iPort协议接入iSESOL网络;近期某天截屏显示:加入云平台的设备总数为2477台、累计服务机时175746 h,订单交易数为1266;6类机床的台数和开机率显示在图的下方,说明哪些机床是资源可以共享;点击地图上的蓝点即可显示在该地区的i5智能机床数。每台机床加工零件所产生的数据皆可为相关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共享。


不难看出,未来数控系统的趋势将会是云与端相互结合的新架构,并且需要通过对行业应用的深入分析和了解,设计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互联网应用及商业模式,通过智能终端将人与人、人与设备、人与知识相互连接,使得人才(知识)资源、制造资源、金融资源等获得分享和价值最大化,而数控系统需要承担起人与制造资源链接桥梁的重要角色。


文章来源:智造苑

默认 最新
当前暂无评论,小编等你评论哦!
点赞 评论 收藏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