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奇迹的背后:地质灾害「防大于治」
一提及地震,可能每一个中国人都会不由得想起15年前那场震惊全国的汶川大地震。这场地震面波震级高达8.0级,造成近7万人遇难,倒塌房屋500多万间,受灾总人口达4625.6万人,给无数中国人留下了悲痛的记忆。
不过,在这场灾难中却存在一个令人感动的奇迹:四川安县桑枣中学全校师生无一人伤亡!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当时的校长叶志平,他似乎对将要发生的灾难早有预感,地震发生前多年就开始不断加强教学楼的加固,引导学生做安全疏导训练,这才让2300名师生在地震发生后能够在96秒之内转移到安全地区。
有人说叶志平是穿越者,不然怎会提前十几年就开始为预防地震作准备?叶志平是否是穿越者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个被称为「汶川奇迹」的故事背后,却向人们展示了「防大于治」的地质灾害防治智慧。
北斗地震预警可为人争取紧急避险时间
地震发生时机虽然难以预测,但是地震预警可以在地震发生前的数秒到几十秒内发出警报,提醒人们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即使只有3秒钟的预警时间,人们也可以躲在桌子下面或去洗手间;一楼的人可以在5~10秒内疏散到大楼外面。因此,理论上,如果汶川地震发生预警,死亡人数可以减少2~3万人。对于化工厂和核电站来说,几秒钟就足以关闭电磁阀和核反应堆。2018年10月31日,四川省西昌市发生5.1级地震。当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正在准备火箭发射。在提前10秒收到预警后,对相关设备进行了紧急处理,避免了相应的损坏和损失。
基于北斗系统的地质灾害解决方案拥有强大的地震预警能力。它可以实时监测地震发生的位置、规模、震源深度和震级等参数,为地震预警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并通过全天候、全域广覆盖、可靠性高的短报文功能为震区发送预警信息。同时,系统还可以将监测数据传输到控制中心,实现对地震事件的全过程监测和分析。
充分应用北斗系预警功能的“千寻位置地灾监测应用解决方案”是专为地质灾害监测领域打造的一套高性价比云端一体化解决方案。它能根据地质灾害的变化和发展规律,通过在隐患点布设一体化智能监测站,对隐患灾体的地表变形、深部变形地表裂缝、地下水位、降雨量等进行实时监测,在智能网关进行边缘计算后,将数据上传云平台,进行远程在线实时地灾监测、分析和预警。
房屋安全监测帮助解决危楼隐患
叶志平刚当校长的时候,学校的实验教学楼还是栋危楼,他连续多年对这栋楼进行了改造加固。地震发生后,学校外的房子百分之百受损,而他担心的修理了多年的危楼,竟奇迹般地没有塌。
其实建筑在设计建造之初,就应采用一定的抗震技术和结构设计,使其符合抗震标准。如果建筑物无法达到抗震标准,也应及时发现,像叶志平那样采取加固措施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危楼的存在是巨大的安全隐患,如果放任不管将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现阶段,我们所面临的现实是:我国大量建筑的安全性能评估亟待长期有效的实测数据支持。
为帮助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千寻位置将千寻见微—— 毫米级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应用于房屋安全监测系统。在房屋安全监测系统中,千寻位置将原始观测数据和遍布全国的基准站数据进行联合解算,获得毫米级定位数据。这些高精度的时空信息结合数据分析模型,构成了房屋安全监测解决方案的核心研判数据。
通过使用植入千寻见微的房屋安全监测系统,房屋毫厘之间的位置变化,都会受到全天候、全自动的监测。基于此,我们可以及时发现潜在危房,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未来,以北斗为核心的新技术,将在天上替他守护更多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