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E案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分析的建模和实验验证
01 案例背景
为了满足评估地震载荷对土木工程性能影响的需求,SEPTEN与EDF研发部门合作,开展了一项关于模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研究与开发计划。该项目的重要贡献是开发了交替循环载荷下的两种钢筋混凝土模型:2D各向异性的Nadaï_B模型,与3D各向同性Endo_Isot_Béton模型。
目前这些模型需要进行深入的验证工作,除了验证模型之外,这项工作也必须规定模型的使用规则,使得结果更具可靠性。本次验证工作基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地震载荷下的实验,给出了使用Nadaï_B模型模拟Camus 3实验与用Endo_Isot_Béton模型模拟楼板实验的结果。
02 仿真过程
Camus 3模型是一个与实际建筑比例为1:3的建筑模型。如下图所示,它是由两个无开口承重墙组成,由6层楼板连接而成,他们被锚定在振动台上。混凝土的力学特性是通过在一个F160*320mm的模型试件上进行相关实验确定的。
图1 Camus 3模型
施加的地震载荷有两种,左图是从PS92规则中Nice S1频谱中推导出来的人工加速度图,并将其归一化为0.25g。右图是Meledy Ranch的自然地震信号,相较于前者,后者的信号频率更高,强度更强,持续时间更短。
图2 Nice S1加速度时序谱与Meledy Ranch加速度时序谱
施加的应力是水平的,与楼板平行。如下图所示,模型采用局部双轴方法建模。采用双线性位移插值的四节点(四高斯点)薄膜单元来表示帆、梁、板、台架接触层和振动台。附加质量由相同类型的有限元建模,以考虑旋转惯性。
平台有四个支座,每个支座的刚度采用通过混凝土块进行的试验预估的刚度。采用双节点杆式构件表示垂直向和水平向的钢筋。模型中没有显示横向钢筋,假定钢筋与混凝土完美粘结。
图3 完整的2D Camus 3模型网格
下图是BAS-BL 1300MWe建筑的典型楼板,比例为1:2.5。模型由一个主板,两个楼板下的主梁,两个承重墙和一个连接到主梁的支柱组成的。
为了模拟工作载荷,在楼板上布置了附加质量。模型通过16根螺栓杆固定在工作台上,这样确保了嵌入假设。应用的地震信号为单轴垂直的,测试程序包括了9个递增的加速度等级。
图4 CEA测试模型
在通用结构仿真软件中使用的计算模型由2500个用来模拟混凝土的DKT单元与1900个用来模拟钢筋的GRILLE单元组成。使用实验测得的数据设置杨氏模量等相关材料参数,在瞬态计算中,使用了二阶NEWMARK时间积分法,增加了瑞利阻尼。分别使用ENDO_ISOT_BETON和GRILLE_CINE_LINE定义混凝土和钢筋的非线性本构模型。
图5 楼板DKT模型
03 结果分析
如下图所示,针对Nadaï_B模型的验证,在两种不同加速度时序载荷作用下,通用结构仿真计算的模型位移值与实验值体现出非常好的一致性。尤其是最大位移量的计算上,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差异非常小。
图6 Nice S1加速度时序谱与Meledy Ranch加速度时序谱下位移的计算值与实验值
如下图所示,针对Endo_Isot_Béton模型的验证,对于非线性与线性计算结果,通用结构仿真计算值与实验值都有着较好的匹配度。
图7 楼板实验线性(左)与非线性(右)实验值与计算值比较
04 结论
在本次研究中,针对两种钢筋混凝土模型:2D各向异性的Nadaï_B模型,与3D各向同性Endo_Isot_Béton模型,设计了相关实验,并与通用结构仿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证明这两种计算模型都有着较高的精度。
更多资讯可登录格物CAE官方网站
https://cae.yuansuan.cn/
远算科技在bilibili、头条、知乎、技术邻定期发布课程视频等内容
或关注微信公众号远算云仿真
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