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塑性每日文章推荐(十三)

文章题目:《The influence of underlying microstructure on surface stress and strain fields calculated by crystal plasticity finite element method》

文章doi:10.1016/j.mtcomm.2020.101176

推荐理由:作者使用了经典的唯象模型比较了四类常用的晶体建模方法:(1)根据ebsd直接生成多晶模型。平面(厚度方向一层单元)

(2)ebsd沿着厚度Z方向进行伸长(多层单元柱状晶)

(3)随机挤压生合成的三维虚拟RVE

(4)根据FIB后的的三维真实的晶体模型

在简单拉伸过程中的差异,为不同目的的晶体的建模提供了良好的指导

作者的研究思路

第一步:根据实验获得二维的ebsd和三维的分层ebsd,根据结果,使用dream 3d软件进行模型重构,并施加简单拉伸的变形条件

晶体塑性每日文章推荐(十三)的图1

晶体塑性每日文章推荐(十三)的图2

晶体塑性每日文章推荐(十三)的图3

晶体塑性每日文章推荐(十三)的图4

晶体塑性每日文章推荐(十三)的图5

第二步:作者比较了在拉伸过程中典型阶段(初始屈服对应的变形,拉伸结束对应的变形)四种模型表面X方向的应变分布,应力分布特征,以及每个晶粒的应变分布,直观展示了不同建模方式下模型表面变形特征的差异,作者认为在小变形情况下(高周疲劳)根据ebsd直接生成二维模型可能是三维复杂模型(3D-ebsd)的替代方案,但在大变形,二维的模型接近于平面应力状态,导致了与三维模型的显著差异。在四种模型精度最差

晶体塑性每日文章推荐(十三)的图6

晶体塑性每日文章推荐(十三)的图7

晶体塑性每日文章推荐(十三)的图8

晶体塑性每日文章推荐(十三)的图9

晶体塑性每日文章推荐(十三)的图10

第三步,作者探讨了板厚度与柱状晶模型晶粒尺寸比值的影响,其模拟显示t/d愈大宏观力学响应与接近于真实的拉伸数据,当t/d小于0.84时,模拟结果与其他两类三维模型差异逐渐明显,接近于2d-ebsd模型,并比较了后三类三维模型,柱状晶,3D-RVE, 3D-EBSD同一位置厚度方向上X方向的应力差异,显示柱状晶与真实的三维模型差异明显,而随机挤压模型则更接近真实模型。因此作者更推荐考虑材料厚度方向力学行为时,根据二维ebsd结果,进行厚度方向的随机挤压形成的RVE的建模方式,这既可以保证计算精度,又可以避免高昂的实验费用

晶体塑性每日文章推荐(十三)的图11

晶体塑性每日文章推荐(十三)的图12


(2条)
默认 最新
感谢分享
评论 点赞
欢迎关注新创建的微信订阅号,nzy17613019646,本订阅号将分享关于微细观塑性损伤等方面的精品文章,以及有限元建模分析的技巧和方法,重点关注GTN模型相关理论,晶体塑性相关理论,VPSC模型相关理论,以及abaqus,ansys相关的学习经验,心得。希望感兴趣的小伙伴共同交流学习,一起进步
评论 点赞
点赞 4 评论 2 收藏 8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