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射出成型技术探讨循环再利用塑料材料成型特性──以聚丙烯材料为例

■逢甲大学 / 彭信舒 副教授

(转载自繁体版ACMT电子技术月刊No.070)

前言

运用数字制造提升供应链韧性,发展洁净能源和低碳制程技术,以永续科技落实绿色循环新经济是后疫情时代国家重要前瞻政策,也是本届德国杜塞道夫(Dü sseldorf)国际 橡塑胶展K2022(K-Show)重要展出主题。 塑料是由不可再生资源生产的,其来源有限,不当处理将可能使部分化学成分或元素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由于塑料废弃物的不当处置明显造成环境污染,导致全球的废物管理能力紧张。

近年来,随着循环经济与塑料制品轻量化发展趋势,3R原则(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与再回收-Recycle)受到产业高度重视;提倡以塑料循环利用为核心,促进产业链结、提升循环价值,对于回收料物性变化与成型特性的了解俨然成为重要研究课题。所以,塑胶废弃物处理已成为全球议题,世界各国重新将塑料产品生命周期转型成循环经济的模式。如果能正视问题使危机变成转机,实践循环理念开拓新商机,并建立创新技术思维,延伸产品应用情境,建构循环经济商业模式,进而达到永续发展的目标。

有鉴于此,财团法人塑胶工业技术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塑胶中心)近年来致力于推动「消费后塑胶再生料(Post-Consumer Recycled Plastic Material)」验证平台和应用推广,已从「降低成本」跃升到「绿色要求」,也触发了「废塑胶」回收、再利用的新商机。

塑胶材料循环再利用──成型特性探讨

目前,关于使用回收塑胶材料进行射出成型产品制造,塑料成型产业的普遍作法会将生产之产品和流道进行分离,将分离后的流道或不良品收集起来,透过粉碎机将废料粉碎成更小体积成为回收料。在允许条件下,业界多数的作法是与原料混合再利用,一方面可以有效资源回收,一方面可以节省材料成本。但是因为回收料经过多次粉碎的外力作用下(压轧、剪下、冲击、研磨),材料相关特性产生变化而影响到塑胶原料成型特性,且特性的变化根据回收料不同添加比例与回收次数而有所不同,对回收再使用塑料原料的性质(流动特性或机械性质等)掌握,是业者在进行塑料产品生产制造前需要审慎评估的问题。

以本研究所使用之塑料为例,聚丙烯(Polypropylene,简称PP),为热塑性塑胶材料,是一款可回收的塑料材质,美国塑胶工业协会塑料材质回收分类编码为5。对于热塑性塑料来说,塑料粒在经过射出机螺杆的塑化与剪切,其塑料分子链会被剪断,黏度性质或流动特性可能产生变化,进而影响塑料产品成型。由目前文献搜集可得知,学术上的研究发表大多在不同回收料添加比例、配方与制程特性上进行研究与探讨,但对于塑胶原料经重复射出→粉碎→再射出,且不加入原塑料材料(Raw material)情形下的回收料之成型特性较少探讨。

可视化射出成型技术探讨循环再利用塑料材料成型特性──以聚丙烯材料为例的图1

图1:循环再利用塑料射出成型实验流程示意图

因此,本文章分享塑料在经过多次射出→粉碎→再射出的制程中(如图1所示),透过在模穴内安装压力感测组件,观察回收塑料射出成型过程熔胶流动长度与充填至模穴之压力变化,并计算其黏度因子;藉以透过成型信息实时感测(成型信息可视化)方式了解不同回收次数之塑胶成型特性。

另一方面,透过熔融指数试验机(Melt flow index tester)以及热示差扫描分析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针对不同粉碎次数之实验材料进行检测,观察塑胶原料回收次数增加后其熔融流动特性与热性质变化。

最后,透过射出成型实验进行成型试片机械性质测试观察,将试片(ASTM D638拉伸试片)进行拉伸测试,藉由拉伸测试结果,并整合模穴压力变化、黏度因子变化,以及相对应的回收料流动特性与热性质变化,进行探讨。

研究结果与讨论

图2(a)为原材料Raw-PP在多次回收粉碎过程后,进行射出成型实验并观察熔胶充填流动特性的变化,图中显示随着回收次数增加,可明显观察到Melt flow rate随回收次数增加而变大,意味着PP分子量随着回收次数增加而变低,且回收次数到达4次以上时达到饱和。材料会因射出与粉碎过程的剪切应力、加热、塑化等过程,造成材料的分子链遭受破坏导致分子量下降与分子量分布变宽,使材料流动性提高;同时,回收次数到达4以上时,PP分子链产生明显断链或破坏情形已较不明显。

可视化射出成型技术探讨循环再利用塑料材料成型特性──以聚丙烯材料为例的图2

图2(a):(a)~(c)为不同回收次数塑料流动特性和结晶度之变化。(a)为原材料Raw-PP在多次回收粉碎过程后,进行射出成型实验并观察熔胶充填流动特性的变化

进一步将成型试片透过热示差扫描分析仪进行测试,图2(b)为不同回收次数PP 塑料DSC降温图形,可明显观察到一放热结晶峰,峰值顶点为结晶温度。

可视化射出成型技术探讨循环再利用塑料材料成型特性──以聚丙烯材料为例的图3

图2(b):(a)~(c)为不同回收次数塑料流动特性和结晶度之变化。(b)为不同回收次数PP 塑料DSC降温图形

可视化射出成型技术探讨循环再利用塑料材料成型特性──以聚丙烯材料为例的图4

图2(c):(a)~(c)为不同回收次数塑料流动特性和结晶度之变化。(c)表示不同回收次数的结晶度与结晶温度变化图

图2(c)表示不同回收次数的结晶度与结晶温度变化图,由图中可得知随着回收次数的增加熔融结晶温度也随之上升,意味着随着回收次数增加使PP分子量降低,但进一步使PP结晶速率上升。

可视化射出成型技术探讨循环再利用塑料材料成型特性──以聚丙烯材料为例的图5

图3:不同回收次数塑料结晶度、黏度因子和拉伸强度之关系

图3显示在不同回收次数条件下,结晶温度、黏度因子与拉伸强度之间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回收次数的增加,黏度因子有下降趋势,在塑料结晶温度方面,会随着回收次数增加而上升,这样的结果同样的反应在拉伸强度上。

综合图2与图3的研究结果显示,虽然塑料结晶度与机械性质有正相关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塑料回收次数到达四次以上,机械性质便开始下降,表示塑料回收经历多次热历程,结晶度虽然有提升现象,但塑料同样经历多次粉碎(外力作用),导致产品机械性质产生下降趋势。相信,透过可视化射出成型技术建立循环再利用塑料材料成型特性数据,对产业需求有正面助益。

结语

本研究透过不同回收次数之PP塑料进行射出成型特性、模穴压力、黏度因子与拉伸强度等变化趋势作为探讨主轴,提供产业了解在不同回收次数下之塑料特性,以支持产业需求。

此外,循环再利用塑胶材料可能来自不同的回收场域,回收塑料本身会随批次不同,而有不同的特性(如黏度、密度、成型特性等),造成业者在进行回收塑料射出成型加工时,产品质量与特性容易产生极大的差异性与挑战。因此,在建构循环经济及追求净零碳排永续发展的趋势下,运用感测组件建立实时感测技术让成型信息可视化,预期可加速协助业者建立测试平台与数据库。

随着智能化射出成型技术的发展,结合可视化信息,让成型信息进一步透明化,实时掌握不同批次回收塑料之特性变异,进一步透过成型参数调整,得到质量均一之射出成型产品,实现射出成型数字智能制造的目的,增加其塑料回收料再利用之价值。■

此文章摘录自ACMT- SmartMolding杂志-(2022/12月刊)

更多技术内容请扫码观看

可视化射出成型技术探讨循环再利用塑料材料成型特性──以聚丙烯材料为例的图6

欢迎关注型创科技_ACMT技术课堂

(1条)
默认 最新
评论 点赞
点赞 评论 1 收藏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