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留应力之成因与问题解析

■全链管理 / 蔡颖玫 博士

什么是射出成型残留应力

什么是残留应力?它的表象是什么?以看得见的部分可分为透明与不透明产品,不透明塑件的残留应力表现在产品表面,常见为浇口附近的应力痕,以及肉厚变化差异较大部位的光泽不均纹路。

若为透明产品则可以利用仪器观测产品内部的残留应力,应力偏光仪可以快速定性地观察到部件中残留应力严重的部位,依循应力光学定律(Stress-Optic law),观测到的光弹条纹越密集,则材料内部储存的应力越大。

残留应力会造成塑件的双折射率现象,导致不同方向的折射率差异,会影响光学塑件的成像与聚焦能力,尤其是高要求的精密光学产品,很小的双折射率也会造成光学特性与功能的极大误差。

除了表面质量,残留应力也会以另一种形式显现,有的时候可能产品脱模时没有明显的变形现象,但过了一段时间后,成型过程加诸于塑料的应力随时间或高温环境下逐渐释放,因而造成翘曲变形、尺寸偏移、甚至破裂等问题。

对于需要进行喷涂、电镀等表面处理的塑件,其表面未必可以观察到残留应力的存在,但是在喷涂溶剂的作用下,会造成应力区部位加速裂化。

塑件在电镀程序*中,表面的残留应力会导致预处理步骤的粗化程度不足,降低镀层附着能力,当固定部位出现化学镀层沉积不全造成起皮现象,就是残留应力的关系。

*塑料电镀基本流程:清洁→预处理→导电涂层(化学镀层)→金属电镀→镀层处理

残留应力成因

我们知道残留应力对塑件质量的影响,有时候看得到有时候又看不到,颇为恼人。常说知己知彼,我们必须要知道残留应力的成因,才能有效避免,因此必须要知道塑料的本质,也就是塑料是由无数条高分子链组成,彼此纠结。塑料高分子类似一条很长的弹簧,在不受外力作用下,会蜷曲成一定大小的球形状态,也就是能量最低、最稳定的结构。

 

残留应力之成因与问题解析的图1

图1:射出成型过程中微观下塑料高分子链的形态变化

然而,在射出过程中,塑料高分子经历了非常大的物理变化、形态变化,从料斗进料时的固态原料、受到料管加热与螺杆剪切变成熔融态、在射出单元作用下高速高压将流体塑料通过喷嘴灌入模具中、持续保压至浇口封阻、模具中的冷却水路将熔胶热量带走、逐渐冷却至固态、塑件顶出时仍高于室温、脱模后持续冷却至室温状态。因为脱模后塑料仍有收缩行为,有些产品会在脱模后以治具固定一段时间,以避免塑件自由收缩造成尺寸超差。

巨观上,塑料高分子历经固态到液态再回到固态,但是微观上,高分子链已经经过不同程度的拉伸和压缩,尤其又在短时间内快速降温,可想而知分子链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回到最稳定的状态,分子链从高能量形态回到低能量形态称之为松弛。并且分子链间彼此纠缠,邻近的分子链可能因为流场作用或冷却效应造成被拉伸/压缩程度不一,两条分子链都想回到稳定态,但是回到稳定态的差距却不一样,因而形成残留应力累积在塑件中。

 

依据不同成因,可分为:

  • 流动导致残留应力:高剪切流场对分子链造成高度排向,能量储存在被拉伸的分子链上,形成拉伸应力,因此在充填方向有较高的残留应力,也是应力的主要来源。
  • 热导致残留应力:塑料因冷却程度不一,高分子链松弛能力不同,造成分子链间的距离不均匀,就变成残留应力形式储存在分子链间。因为冷却收缩是各方向都会发生的,所以热残留应力并无特别方向性,唯有在模温差异大之处会特别明显。

 

残留应力之成因与问题解析的图2

图2:流动导致与热导致残留应力

因为塑件中保有残留应力,只要一有机会(温度提高或熔剂作用)分子链便开始运动,依位置不同造成不同的巨观结果:

  • 靠近塑件表面的分子链收缩而产生应力痕;
  • 塑件内部的分子链收缩程度不一造成尺寸变形。

残留应力越大,分子链潜在运动能力越强,当有机会释放应力时,过大的残留应力会造成塑件开裂问题。

降低残留应力须考虑的面向

由前面内容我们知道若要降低残留应力,要尽量避免造成高分子链伸缩程度差异,可分为三个面向:

产品设计

模具设计

成型条件

......

(具体后续内容可进入东莞开模&ACMT_技术平台查阅)

点击了解应力偏光仪

声明:未经同意,请勿转载,欢迎转发

默认 最新
当前暂无评论,小编等你评论哦!
点赞 评论 收藏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