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CAE检测产品外观问题
■ 型创科技 / 罗伟航 应用工程师
(转载自繁体版ACMT电子技术月刊No.084)
前言
本人从事模塑行业以来,利用CAE处理过的案例和接受的技术委托中,比较难判断的便是外观缺陷。对于常规的CAE结果只有缝合线和包封是与外观缺陷直接挂钩的。而其他的如流痕、印痕等都没有对应的结果,因此本文将以CAE分析和现场实验结果来给读者分享这类外观缺陷该如何判断。
为什麽成品会有外观缺陷?
在此之前,我们得先弄清楚,这些缺陷是如何发生的?与之相关的因素有哪些?在参与过的客户项目中,有时会遇到一些有趣的现象。假如你是产品设计人员,当你被告知你的产品有外观缺陷,你可能会怀疑是不是模具设计没做好或成型参数没调好导致的;假如你是模具设计人员,你可能会认为产品设计不合理,试模参数不对导致的;假如你是试模人员,你调半天没调好,你可能认为就是模具设计、产品设计的问题。每个岗位上的工程师都有自己的技术理论,最终的结果就是导向T1、T2、T3……。
其实从产品设计、模具设计、现场试模的角度来讲,影响产品外观的因素基本不会是单一的,我们可以参考表1的内容。
表1:影响产品外观的因素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常见的外观问题,不一定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我们的重点并不是把责任推给别人,而是要找到真正的问题并解决。成品的质量是与设计、材料、成型参数相互关联的。假如设计更合理,那麽试模时的成型窗口就更宽;假如现场有完善的、科学的试模标准与性能较好的设备,那麽即使设计结构比较复杂,成型窗口较窄,我们也能找到正确的成型参数。而CAE是作为科学化、数字化设计中很重要的一样工具。假如你是一位CAE工程师,你的困扰可能就是怎麽通过结果来判断外观的风险,避免重复地修模与试模。这便是本文要重点讨论的内容。
通过CAE结果判断缺陷
通过流动结果判断缺陷
计算机试模的好处就在于无论打多大的产品,都可以轻松模拟塑胶流动的过程。而单看流动结果我们便可以判断很多问题如:缝合线、流动迟滞、包封困气、流动不平衡等。如图1所示,通过流动结果可直接判断该处由于两侧肉厚更大,造成熔胶流动竞争,最终形成的缝合线。从图1右图的实际样品中可看到,缝合线位置相同。
图1:由结构引起缝合线的流动结果及实际样品图
如图2所示,该产品为3点进浇,由流动结果我们可以判断,由于进浇数量的设计,最终会导致有多处熔胶汇合处,客户后续也需要增加后期喷涂的成本。
图2:由进浇数量引起缝合线的流动结果及实际样品图
通过流动结果,还可以直接判断该产品的肉厚分布是否合理,如图3所示,由于圆形区域的肉厚薄,当熔胶经过此处时,流动阻力就会变大,因此更趋向于从圆形两侧流动,从而形成回包的现象。此类流动行为容易导致产品产生外观色差。
图3:由肉厚不均引起的流动迟滞、包封
通过剪切结果判断缺陷
剪切结果可能是CAE使用者经常会忽略的结果。相信做过CAE的读者,都看过材料的黏度曲线(图4)。这是一支普通热塑性材料的黏度曲线图。熔融塑胶基本上都属于非牛顿型流体,也就是说液体的黏度会随剪切速率的变化而变化。
图4:热塑性材料的黏度曲线
剪切力、剪切速率可以用图5解释,图5可以看成是两块平行的板子,而中间填充着熔融塑胶,此时向上方的木板施加一个向右的力时,速度和力会以「接力赛」的方式,一层往一层传递,每次传递都会产生速度差。加上熔胶在模穴内存在不同的散热效果,分为了表皮层、剪切层和流动中心层,因此会存在熔胶中间速度快,两侧速度慢的「喷泉流动」(Fountain Flow)现象。
图5:剪切力的传递&喷泉流动图
了解这些原理后,我们就能知道:基于熔胶的「喷泉流动」行为,当剪切越剧烈时,熔胶的速度差异越大。而不同层流的速度、温度存在的差异就会被放大,最终变成外观上的缺陷。而变模温技术(RHCM),也称急冷急热技术,之所以能改善大多数外观缺陷如缝合线、流痕、光泽度、色差等,主要是在高温状态下,改变了熔胶原本的「喷泉流动」行为,使熔胶能更平顺的在模穴内流动,熔胶熔接的温度更均匀。所以在认识熔胶流动的方式后,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实例。
如应力痕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因为剪切层温度上升,可能使原已凝固的表皮层再度软化及熔解,甚至撑破配向的表皮层而形成有色差的应力痕。在CAE内,虽然无法呈现表皮层软化熔解的现象,但可表现为剪切应力结果高、流动波前温度高等结果。通过这些结果来判断产品外观是否有应力痕的风险。
图6:剪切应力结果及实际样件
除了应力痕、还有流痕、色差、喷射痕这些在CAE上无直接结果能判断是否存在的,我们都可以通过剪切率、速度矢量、波前温度结果,判断是否有剧烈的速度差异、温度差异,从而判断是否设计有问题、是否工艺有问题。如图7,像这种外观有一圈像流痕的痕迹的问题,通过CAE看速度矢量结果,可以看到绿色区域的一圈是速度高的地方,蓝色区域是速度低的地方,此处速度的剧烈变化就有产生外观缺陷的风险。
图7:实际样件及速度矢量结果
再如外观面的白痕、色差问题,如图8,该产品在浇口处上方的外观面总会产生一团白痕,现场通过实验,验证该缺陷与模温、射速有关系。只调整模温的情况下,有机会改善缺陷,但仍存在轻微白痕(图8左下),只在浇口处降速,降低剪切速率的情况下,缺陷可完美消除(图8右下)。
图8:模温及射速多段设定实验结果
通过CAE中的剪切率结果(图9),模拟一段射速和浇口降速的设定,结果和实际结果相似。即外观面的速度变化越剧烈,越有产生这种外观的色差的风险。
图9:一段射速及浇口降速的模流分析结果
CAE结果的外观判定标准?
很多客户都会提出一个问题,这些CAE结果是否有固定的判定标准?比如剪切率数值在多少以内才不会有外观问题,波前温度在多少以内才不会有问题。像网上有流传不同塑胶的最大剪切率数值,是不是只要CAE结果低于那个值,就不会有外观问题呢?答案很显然是否定的,以上所讲的剪切率、速度矢量、波前温度这些CAE结果,都是通过间接方式,综合来判断,而不像缝合线结果可直接判断。以应力痕为例:成型品的厚薄、射出速度的快慢,以及模温、料温的高低都会影响剪切层。假如你的剪切率高,但是模温、料温同时也控制在较高且均匀的情况下,或者产品厚薄差异不大,设计过渡合理的情况下,实际打出来的样件可能也不会有外观问题。
所以CAE使用者除了运用软件,还应具备一定的产品设计、模具设计以及成型工艺能力。这样才有利于每位CAE工程师建立属自己的结果判定标准,比如3C产品和家电产品的标准肯定也不一样。CAE软件作为工具,在不同的使用者下发挥出来的价值也不同。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予工程师们一些啓发,如有不正之处,欢迎交流讨论。
参考资料
[1]. 图8、图9参考文章《塑胶产品外观白痕解决方向》—罗伟航,https://dafpl.xetlk.com/s/2DQ4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