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奶茶的双/三孔吸管,藏着怎样的秘密

最近喝咖啡,经常遇到这种双孔的扁吸管,引发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即便冒着害死猫的风险,也决心一探究竟。多家店询问未果,决计自己搜索资料。但也没查到什么权威的解答,可能这东西太新了,还没有博士专家啥的研究它,查出来的反而是满屏的营销味。
那咱就自己研究,一个管子,无非就是结构强度和流体力学那点儿事儿嘛。
我也只会研究这俩,先看强度。用结构仿真软件AIFEM计算了一下单孔吸管和双孔吸管的强度,控制变量,两吸管模型流道截面积相等,结果显示,在相同的吸力下,双孔吸管内的最大结构应力比单孔吸管小了29%。内部应力小,也就更结实。
嘿嘿,果然双孔吸管强度更好!
不过转念一想,即便单孔吸管,我好像也不太担心我这肺活量,喝口咖啡能把它吸碎了。那么这29%的强度增加,好像和我或者说和喝咖啡的人也没啥关系。那就是内部流体方面的原因?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用流体仿真软件AICFD计算了一下,人以相同吸力分别用单孔和双孔吸管喝80℃的热饮,两吸管流道截面积相等,计算后,双孔吸管比单孔吸管出口处流体温度降低了近3摄氏度。这降低幅度,好……有限。
然后双孔吸管在降温的同时,造成了更大的流阻,相同吸力,双孔吸管的流量减少了21%。这意味着如果用双孔吸管想和用单孔吸管同样的速度喝咖啡,就得用更大劲儿吸了。
腮疼!经过这一通研究这,好像也没发现双孔吸管太大的优势,当然也许它的优势在我不擅长的研究范畴。正当我在感叹自己知识如此浅薄,连个双孔吸管都研究不出明显优势的时候,我居然又在奶茶店见到了三孔吸管,它甚至还有个名字:三品管。并附言一品茶香,二品茶味,三品茶韵。
啥茶香茶韵的,这话你也信,要我说这双孔或三孔吸管的正确宣传方式应是:稍稍有点防烫,稍稍有点废腮,或者费肺。但因幅度都有限,所以稍稍这个词想必是恰到好处的。
因网上查不到这方面的研究,所以我打算写个论文。自硕士毕业后便没再写过文章,提笔生疏,好在也凑了七七八八,虽备感不专业,但也计划几日后投个期刊,倘被收录,也算为吸管业做了点无关紧要的贡献吧。
我的办公室一直藏着两根吸管,一根是双吸管,另一根也是双吸管。谨以此致敬我的偶像鲁迅。
最近思维有点跳脱,大家见谅。下期见,拜拜!

工程师必备
- 项目客服
- 培训客服
- 平台客服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