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假装完美——做科研要心疼国家的经费和你自己的生命
给别人当专家要将简单的事情变复杂,给自己的团队出主意要将复杂的问题变简单。
假装我的设计细致到了每个螺丝钉,其实没空做关键内容。
假装我研究了所有的因素,其实没有一个有精力认真做。
假装我废寝忘食,其实从来没有精力充沛。
假装我每年突破技术,其实明年还要重新突破。
假装我完美无缺,其实一地鸡毛。
一道槽的故事
好多年前,我负责做一个实验。实验完成后按照惯例请各位专家评审。专家看了我的实验缩比模型,立即指出,“这个模型有问题,真实产品上面开了一道槽,为什么模型上没有”。做实验模型的老师当场就迫不及待地把我卖了,“陆博士说了,这里不用加工槽,所以我们的模型没有开槽”。我气得直瞪眼,哥们你搞没搞错,你是我的乙方好不好?今天我的甲方来评审我,你不帮我圆场,还要和我当场扯皮,即使你洗干净没有责任,我通不过验收对你有什么好处吗?
我马上解释,因为模型缩比达到1:20,这个尺寸比实际产品小太多,那个槽缩小后非常小,加工有困难,而且这么小的槽对整体性能没有明显影响。只是初期设计方案,这个阶段可以忽略这个槽,减小实验和后续仿真的难度,要研究槽的影响可以等以后大方案确定后再做也不迟。
不解释还好,这么狡辩后,专家立即将我的言论上升到我对实验是否认真负责的高度,“你这个同志,怎么可以因为怕困难而不认真做呢?”,我当时比较幼稚(已经不年轻),哪能吃这个亏,立即反驳,“这个槽不影响实验的数据,为什么非要加上?”老板在旁边马上示意我闭嘴。
评审会后我的老板严厉地批评了我,并且要求我私下向专家道歉。没有办法啊,我只好去低头认罪,专家到底是专家,也表示大人大量,“没有必要道歉,都是为了做好设计,我没有生气,以后你工作认真一些”。
故事没有结束,那个设计通过了各项实验都表现出良好的性能,最后用到了产品中。你说那个槽如何?因为加工工艺进步了,最终产品取消了那道槽。
将简单的事情变复杂
几年以后,我也当了专家,体会到了评审别人的乐趣。意见必须要提的,在短短的一两个小时,对自己非常不熟悉的工作提出有水平的意见,最保险的办法就是补充细节。告诉别人再补充些工作,谁也不敢反驳,这可是工作认不认真的态度问题啊,反正不用专家补充研究经费,也不用专家去加班。告诉别人什么可以不做,那可没有好处,节约了时间和经费不会给我,万一失败了反而要追究我的责任。
给别人当专家要将简单的事情变复杂,给自己的团队出主意要将复杂的问题变简单。
记住我的经验,如果有专家骂你一顿,告诉你干活要懂得简化,那是真心懂行又心疼你。
吃过那次亏后,再做实验我学乖了,不管有没有必要,反正产品有什么我都给安上。必须模型和产品看上去一模一样,至于真实的内部流动、物理现象是不是一回事,不用多操心了,那个只有你自己懂。很多实验数据,我都懒得看。因为影响实验数据的因素太多,数据变化了也不知道是设计对了还是有个小凸起、凹槽带来的局部影响。实验测量也是追求大而全,什么都测量了,反而没有办法在最关心的位置布置足够的测量点。
实验要多复杂就多复杂,看起来水平老高,其实是一地鸡毛。
这种大而全的实验,提供的数据也无法支持仿真,实验模型太复杂,仿真很难复现实验状态。仿真在这方面不示弱,也做一个大而全的算例模拟产品,将产品所有细节都用网格描绘出来,你看着ppt上绚丽的三维模型和五彩的动画显示,可是你不知道,有时候在重要的局部,可能只用三五个网格就粗略地跨过了,仿真可以只有一个完美的驱壳。
验证仿真是否可靠,拿一个看起来很像产品的仿真和一个看起来很像产品的实验做对比,二者之间对比的还只是产品的整体参数,数据对上了说明什么?对不上又说明什么?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问。
有人说二者错到一起的概率很低,所以数据对上了就说明仿真是对的。可惜啊,正因为仿真和实验都犯了太多的错误,有时候数据反而对上了,所谓负负得正,错误互相抵消了。
最后对了不知道如何对的,错了也不知道如何错的。
完美对完美堪称完美
假装我的设计细致到了每个螺丝钉,其实没空做关键内容。
假装我研究了所有的因素,其实没有一个有精力认真做。
假装我汲取了所有建议,其实是CtrC、CtrV拼接的百衲衣。
假装我废寝忘食,其实从来没有精力充沛。
假装我每年突破技术,其实明年还要重新突破。
假装我每天突飞猛进,其实明天还是原地转圈。
假装我完美无缺,其实一地鸡毛。
我真的该挨打了,且慢,下面来句正面的。
做科研要心疼国家的经费和你自己的生命,敢于承担责任。我不要不犯错的完美,只为了知道为什么。
本文转自我的微信公共号“陆姐说”,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