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讯丨我国技术全球领先!;国产芳纶线路板造成打破国外垄断!

鉴定为国际领先!我国石墨烯高电压超级电容技术

5月25日,在江苏南通召开的科技成果鉴定会上,由清华大学化工系骞伟中教授负责,清华大学、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中天铝线有限公司联合攻关的“基于石墨烯-离子液体-铝基泡沫集流体高电压超级电容技术”被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全铝泡沫集流体与电容软包的技术参数与性能通过了权威机构检验。这是我国首次制得纯度达99.9%,面密度为144 g/m2, 强度在0.3-1.5 MPa范围内可调的全铝泡沫集流体,也是国际上首次获得体积能量密度达23 Wh/L的双电层超级电容器件(100-200F)和体积能量密度达16Wh/L的500F双电层超级电容器件,同时首次将电容器工作温度可低至-70 摄氏度。

 

640.webp.jpg


国产芳纶线路板填补空白 打破国外垄断

打破国外数十年在高端电子通信设备和军事工业增强基材线路板的垄断,填补国内在高可靠、高稳定线路板领域空白。4月10日,在2018年春季深圳军民两用高新技术项目对接会上,砺剑集团推出的芳纶线路板成为军民高端科技设备制造业的新宠。

一块外观看起来与传统玻璃纤维线路板无二的芳纶线路板,却有着非同寻常的研发历程。砺剑集团科研人员介绍,航空、航天、潜海等上天入海的设备上不能用普通家电的那种线路板,要用芳纶纤维线路板,芳纶线路板却长期被国外垄断,而国外用来生产线路板的芳纶纤维又都来自中国。他们能用芳纶纤维制出芳纶线路板必需的芳纶纸,再制成线路板应用于高端通信和军事工业,而我国却只能提供芳纶纤维材料。

640.webp (1).jpg


Nature子刊:充电可使材料获得抗菌性能

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在实验中发现并确认了一种新的电对材料的作用方式,可以使材料获得抗菌性能。该研究结果于5月24日发表在《自然-通讯》期刊上

材料和电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如基于摩擦起电的现象,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电路设计,可成功制备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摩擦纳米发电机。而将电场作用于材料时,也可对材料的多方面性质产生影响,如改变材料的电荷数量和电荷分布。如在钛基材料的表面通过离子注入的方式引入银、锌等纳米颗粒,可由于在银、锌纳米颗粒的周围与钛基底发生微观的电化学反应而使得钛基底获得抗菌性能。又如通过化学修饰,在材料表面修饰上带正电荷的高分子,使得材料表面的电荷发生改变,也可使原本不具备抗菌能力的材料获得抗菌性能。再者可以引入电场直接作用在纳米材料表面,由于纳米材料的小尺寸,可以在表面形成高压电场,对细菌造成电穿孔,也可造成杀菌的效果。

 

640.webp (2).jpg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方法使用Cu7.2S4纳米粒子联合光热和光动力疗法

受铜基纳米材料可同时作为PTT/PDT媒介且含铜材料有利于骨与软骨保护的启发,解放军广州总医院夏虹教授团队和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李奇教授团队制备了新型Cu7.2S4纳米颗粒用于RA的治疗。该纳米颗粒在近红外光(808 nm, 1 W/cm2)照射下可有效产生热和活性氧。在RA大鼠模型上研究发现,受累关节局部注射Cu7.2S4纳米颗粒并结合近红外光照射治疗后,其关节活动和肿胀程度相对于对照组(无处理组)得到明显改善,其骨质也得到了有效保护。组织切片进一步发现,联合治疗可有效减轻炎性滑膜血管翳对受累关节的侵袭,减少关节软骨的破化。联合治疗后血液中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降低,而抗炎性细胞因子TGF-β水平升高。此外,由于铜具有天然抗菌性,该纳米颗粒对临床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临床大肠杆菌均产生很强的抗菌作用,有望降低注射后关节腔发生感染的风险。

640.webp (3).jpg


中国改性粘土治理有害藻华技术走进智利

据智利媒体报道,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研究团队近日在智利开展了改性粘土法治理有害藻华的技术服务与应用示范,智方各界反响热烈。期间,与智利5个城市的当地海事、渔业、养殖部门及其相关科研机构举办了五场专题技术服务报告会和面对面交流,并在海上养殖区完成了现场示范作业,充分讲解和展示了改性粘土技术治理养殖区海域有害藻华的可行性和应用技术细节。

改性粘土技术是我国赤潮治理的国家标准方法(GB/T30743-2014),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APEC联合编纂的“近岸有害赤潮监测与管理对策”一书,是目前国内外推崇的赤潮治理方法。在以前的现场应用过程中,大都采用人工方法,劳动强度大、喷洒效率低。项目组针对这一缺陷,设计出了改性粘土专用喷洒设备。该设备由载料、混料、喷洒和控制等单元组成,可快速装卸到船只等载体上,具有自动化进料、可调节混拌、高效喷洒等功能,不仅大大降低了现场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对赤潮生物的去除效果,是改性粘土治理赤潮方法的一个重要补充和完善。

640.jpg


           

科学家3D打印第一批人造眼角膜 有望无限供应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使用3D技术第一个人类眼角膜,这意味着,该技术可以确保未来能够无限量的眼角膜供应。眼角膜是眼睛的一个必要构成要素,决定着人们能不能看到世界的一切美好。保守估计,全世界有1000万人需要通过眼角膜手术防止沙眼造成视力下降,约500万人因为烧伤或者眼疾而完全失明,他们都需要通过移植眼角膜重见光明。

该研究表还表示,他们可以通过扫描患者眼睛来搭建符合不同患者特点的角膜。另外,科学家们在室温环境中使细胞在类似的水凝胶中存活数周,然后用准备好使用含有干细胞的生物墨水打印角膜组织,而不必担心细胞的生长分别。Connon教授说,目前,3D打印角膜正准备进行安全测试,至于真正用于人体角膜移植,可能还需要几年时间的考验, 不过,研究确实表明,使用患者眼睛数字模型进行角膜打印是可行的,并且这种生物打印技术很可能解决未来世界范围内的眼角膜短缺问题。

Dhop-hcikcev7034306.jpg

以上为今日材料讯,共勉

技术邻搭建了材料圈的专业群,请联系技术邻客服(微信):jishulink666

    

默认 最新
当前暂无评论,小编等你评论哦!
点赞 评论 收藏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