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Solid在车身开发中的工程应用
一 工程背景
当今各大主机厂为了降低开发成本,快速抢占市场,普遍采用平台化开发策略,通过改变车身外造型和车身尺寸,实现家族产品的多样化设计,满足人们个性化的需求。因此,设计师在开发平台车型的基础车时面临了巨大挑战,就是确保车身的基础框架设计具有良好的稳健性,即车身在整体尺寸发生适度改变时,依然保持良好的综合性能。这就要求设计工程师能够在产品结构发生改变时,快速评估结构变化对性能造成的影响。面对复杂的车身结构和多学科性能的要求,即便是经验丰富的专家在短时间内也很难给出准确的评估。所以,对于广大的设计工程师需要借助高效的工具,对车身结构做出快速准确的评估,保证设计方向的准确性。
本帖旨在探讨,如何借助SimSolid软件辅助解决汽车工程中的涉及的实际问题。
二 问题描述
静态刚度和动态刚度是评价车身结构的基本性能。如果车身的基础框架不变,那么整体尺寸发生变化会对车身性能产生什么影响。本课题中基础车长宽尺寸为4330×1650,变型车长宽尺寸为4765×1970,车身模型尺寸如下图1所示。
图1 车身尺寸对比图
三 模型设置
在车身设计前期,白车身框架结构采用连续封闭的几何实体,在详细设计阶段根据截面等效原理转化成钣金结构。因此它们在力学性能表现上具有一致性。首先以基础车身结构为例,说明在SimSolid中,如何实现模型设置的具体操作。
①导入几何模型:操作路径Project→import from file→选择方案1的几何文件保存位置→确定导入。
②几何模型检查:导入几何后,通过Check geometry defects,检查几何是否存在缺陷,如果提示信息no defects are found,点击ok。
③设置基本单位:点击单位按钮,或者双击结构树下Units,设置基本单位,具体如图2。
图2 单位设置
④定义材料属性:选择默认材料为Steel,弹性模型2.1E5,泊松比0.3,密度7.85E-9。
⑤设置求解参数:max number of adaptive solution=5,其余采用默认设置,如图3所示。
图3 求解设置
⑥定义加载区域:点击Assembly→create spot,创建约束及加载区域。详细设置如图4所示。
图4 加载区域定义
四 工况定义
本课题分析了车身结构的扭转刚度、弯曲刚度和动态刚度。
①扭转刚度
约束后减震器安装位置的自由度,在前减震器分别加载方向相反的集中力,大小为1500N,定义如下图5。
图5 扭转集中载荷定义
②弯曲刚度
约束后减震器安装位置的自由度,并释放前减震器X方向自由度,在车身中部施加Z向3000N集中力,如图6。
图6 弯曲集中载荷
③动态刚度:点击Analysis→Modal,设置提取前6阶模态。
五 提交计算
至此完成基础车模型的分析定义,包括几何导入、材料设置及工况定义,命名为design study1_baseline。重复Project→import from file→选择变型车的几何文件保存位置→确定导入,命名为design study2,并完成分析设置。
点击Run all analyses,等待几分钟后完成所有工况求解。
六 结果分析
点击Result plot,选择Displacement Magnitude,显示位移云图。点击动画播放,查看变形趋势,
初步检查工况定义是否正确。
确认分析无误,选择Displacement 位移云图,查看结构各个工况下的具体变形。
①静态刚度分析:通过simsolid的结果查询工具,可以定量统计并计算车身的刚度值,其中,
扭转刚度=扭矩÷转角;弯曲刚度=垂向载荷÷垂向位移
弯曲工况和扭转工况的位移结果如图7所示,刚度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图7 静态刚度位移对比云图
由刚度对比表可知,变型车扭转刚度提升了,但是弯曲刚度有所下降。因为车身加长,会导致弯曲刚度下降。对于车身抗扭转性能,一方面车身加长不利于抗扭转性能。另一方面车身加宽,有利于提升扭转刚度。对于这对矛盾的因素,很难主管做出判断。借助SimSolid快速做出准确评估,体现了该软件的工程应用价值。
②动态刚度分析:点击Result plot,选择Displacement Magnitude,显示位移云图。点击动画播放,查看各阶模态的振型变化,各阶振型结果如图8所示,模态贡献因子及柱状图如图9所示。
由结果可以看出,车身尺寸的变化对各阶模态及模态贡献因子的影响比较复杂。
图8 各阶振型的位移云图
图9 模态贡献因子
六 总结
①车身尺寸变化,对车身性能影响明显,借助SimSolid快速对影响趋势做出准确判断。
②车身加长不利于弯曲刚度,车身加宽有利于提升扭转刚度,对模态影响需具体分析。
③SimSolid帮助工程师快速地准确评估设计改变对性能的影响,体现出软件的核心工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