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同步工程在新车型开发中的应用
同步工程(SE,Simultaneous Engineering)是指对产品与工艺、工装的开发,产品与质量目标同步规划,使开发者从概念开始就考虑其他子系统的接口和需求,考虑后续工艺、工装的水平和能力以及质量目标的实现要求,即开发时就考虑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的所有因素(包括质量、成本、进度和用户要求)的一种系统方法。
工艺、工装人员从概念设计阶段就要加入到车身设计工作中,将必要的工艺约束条件提前引入进来,并对实际生产中可能发生,并影响质量、成本和周期的问题,进行识别和分析,通过和造型、产品等部门的沟通讨论,在数据阶段,提前解决产品数据上存在的、绝大多数的工艺问题。
冲压同步工程在新车型开发中的应用
新车型数据主要包括CAS、主断面和产品数模。冲压需要针对冲压件成形性、材料利用率,模具成本、结构可行性、生产稳定性和设备适用性等方面,开展同步工程分析。
CAS分析
CAS(Concept A Surface)是指汽车初步造型面,就是在造型前期效果图出来后,先在电脑中借助三维软件做一个初步的三维造型曲面出来,用作前期评审、造型细化,以及总布置和各种前期可行性分析。
⑴分缝和外观R角检查。
在前期的外CAS面上,车身分缝和外观R角(包含特征棱线R角)会逐步确定。冲压SE要对CAS面上的分缝和外观R角(包含棱线R角)等进行以下检查:
1)分缝是否合理,冲压工艺是否能够实现;
2)分缝是否会造成产品表面质量缺陷;
3)分缝是否会导致模具局部强度偏弱;
4)分缝是否会导致制件材料利用率偏低;如图1所示,A点同时是发盖和翼子板两件材料利用率的关键点之一,结合两件的成形,建议参考图1所示调整此点位置;
图1 翼子板与发盖分缝影响两件材料利用率
5)特征棱线是否会造成产品表面质量缺陷(特别是滑移线);
6)外观R角是否太小而无法实现,或者导致产品存在开裂风险;
7)是否存在冲压负角;如图2所示,翼子板三角区在Y向有3.5°负角,建议翼子板三角区负角区域改成Y向5°;
图2 翼子板三角面Y向负角
8)转角是否过尖而导致表面变形缺陷;
9)尖角处是否满足冲压模具结构强度要求。
车身的外观R角,包括车身外覆盖件A面轮廓的R角,以及A面内部棱线R角,既关系到车身外观,也关系到工艺工装的难度。尤其是贯穿车身的腰线,其R角的大小,关系到腰线的锐利程度,影响到车身整体造型风格。
清晰而锐利的腰线,能使车身充满力量感,但要做出“锐棱”的效果,需要在CAE模拟分析,基于此,冲压SE需要根据现有的模具工装技术水平,给出客观可行的外观R角(含腰线R角)工艺建议值(图3),并和造型部门充分沟通,以达到造型和工艺上的平衡。如图4所示,后背门的造型平面窄,最窄只有8mm,翻边时压料面积小,容易窜动,进而影响A面品质,且棱线R小,滑移较大;建议图4所示棱线R放大到R25,此处平面最小距离控制在15~20mm,加大有效压料面积,保证A面品质。
图3 外观R角工艺建议
图4 棱线R角分析
⑵第一道翻边。
第一道翻边,指的是CAS造型A面轮廓R角下方的型面,根据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拉延型面的侧壁,翻边面,以及侧整形面。该部分型面不属于造型A面,对造型没有影响,但是由于零件匹配的关系,牵涉到冲压、车身、内外饰、电子电器等多个部门,所以对于产品数模制作的意义重大。
在CAS阶段,冲压SE要考虑外覆盖件的成形,依据经验分析,提出第一道翻边角度的工艺建议值,作为产品设计的约束条件,以确保车身数据具有良好的工艺性,如图5所示。
主截面分析
车身主截面(又称“典型截面”)规定了白车身主要部位的结构形式、搭接关系、间隙设定、主要控制尺寸、生产工艺、人机工程、法规等各方面的信息,是车身数模设计的主要依据(图6)。
图5 第一道翻边建议报告(侧围外板后部)
以某车型为例,对于后门外板的X向主截面,在门外板与下部装饰板匹配的侧壁,由于角度、深度和R角等参数的不合理,导致存在很大的拉延开裂风险。因此,冲压SE依据经验对这3个参数提出了修改意见(图7)。但是CAS阶段此处未得到修改。到了数据阶段,此处经软件分析确实存在严重开裂问题,经过对车身数据反复的调整和分析,最终侧壁角度加大到25°,深度降低到20mm,R值加大到R10,才彻底解决了开裂问题(图8)。而这些修改后的参数,和CAS阶段的冲压经验值基本相符。
数据分析
图6 某车型主截面定义(侧视图)
图7 后门外板典型截面问题分析
图8 后门外板典型截面问题数据阶段所提ECR
从初版产品数据下发到数据冻结之前,冲压SE人员对制件进行冲压工艺性分析,从制件品质、制造成本和生产性等方面考虑,把制件制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反馈给产品部门,并建议修改制件结构,以达到减少制件工序,降低投资成本和制造成本的目的。同时通过CAE仿真模拟分析,向产品部门反馈制件在满足整车强度要求下的最低材料牌号,以及制件的坯料尺寸,为成本预算和钢材采购提供成本依据。
⑴提升制件品质。
1)加工能力。公差、外观、精度;如产品局部凹R角为R2,由于加工刀具限制无法实现加工。
2)使用CAE软件,分析出制件起皱、开裂、表面刚性不足、波纹、冲击线、滑移线等产品缺陷;图9所示为某翼子板前保区域第三序整形时,存在起皱叠料风险。在采用各种工艺手段(如调整压边力、调整工艺补充面、调整拉延筋系数、调整坯料尺寸等)无法解决后,建议优化产品局部修边轮廓来解决。
图9 翼子板成形性分析
3)定型能力(成形后的回弹,翻边整形后的变形)。SE阶段减小和控制回弹的常见措施有选择屈服强度较小的材料,增加加强筋形状等。基于回弹仿真模拟和现场总结取得回弹量,修改产品形状进行回弹补偿是从根本上解决回弹的重要途径。针对翻边整形后的变形,通常采用开工艺缺口、增加形状筋来控制,如图10所示。
图10 增加工艺缺口控制起皱变形
⑵成本。
1)材料成本。制件的分割位置对材料利用率的影响很大。以某车型前轮罩侧加强梁和前舱竖板本体的分割为例,改善后的方案二使得两个件材料利用率分别提高了3.56%和7.24%,如图11所示。
图11 两种分件方案的材料利用率对比
2)投资成本。减少工序、简化形状,减少侧修、侧冲,减少翻孔。对于侧围、前/后门内板等外覆盖件,实现四序化是降低模具成本的基本要求。因此,以控制模具成本为目的,分析模具套数和工作内容,并修改影响模具套数的因素。以某车型侧围外板为例,共提出两项ECR问题,以避免侧冲孔和侧翻边斜楔机构干涉而导致增加工序,如图12所示,a中红圈处孔为OP40侧冲孔,黄色方框位置为OP40侧翻边,两个斜楔机构在上模干涉,无法排布;b中侧围外板小窗位置OP30需进行整形,为保证孔位精度,红圈内孔需在OP40侧冲,侧冲斜楔机构与黄色侧翻边斜楔干涉,无法排布。
图12 侧围四序化问题
⑶生产性。
1)模具强度(修边/侧修边、翻边/侧翻边镶块刀口强度,模具的磨损)。模具局部刀口强度差,容易损坏,既增加了模具维护成本,又影响了批量生产。后门内板前部限位器孔处模具刀口强度差(8.1mm厚),因此建议调整刀口形状以增加强度,如图13所示。
图13 模具刀口强度差
2)操作能力(如因制件原因必须采用双动模具,双动模具对压机有特别要求,特定压机才能满足)。
3)成形力和生产线压机的匹配。通过软件分析出成形力,并与模具厂和冲压厂生产线压机进行对比,确保压机吨位满足需要,并且尽量提高压机使用效率。以大型SUV侧围外板为例,通常需要2000t的压机,模具厂和冲压厂必须满足设备需求。
结束语
通过冲压同步工程,可以在新车型开发初期尽早发现和解决冲压问题,减少模具开发后期出现问题而造成的项目成本提高、周期延长等,从而达到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作者简介
潘兴旺,高级工程师,现任奇瑞商用车制造中心总经理兼工艺规划总监,主研汽车材料技术、规划技术、制造技术及产品技术方向、精益生产实践、推进方向。
——本文节选自《锻造与冲压》201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