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转)
我国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
摘要:环境与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我国环境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环境极度恶化,但我国的环保问题却并不尽人意,很多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本文主要对环境问题的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认为资源环境破坏和社会各种制度不完善成为环保建设过程中的最大两个障碍。
关键词: 环境保护 环境问题 生态破坏 法制建设
人类与环境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是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之,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近三百年来,人类经历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工业化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物质财富,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破坏、生态破坏等问题。
近几年来,我们国家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 我国是世界上环境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解决环境问题迫在眉睫。本文就我国的环境问题及环境法治建设作一下论述。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随着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也随之突出。特别是到19世纪中叶,第一次产业革命相继在各国完成,生产力迅速发展,人口急剧增长,人类社会活动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扩大,人们向自然索取的能力和对自然环境干预的能力越来越大,资源消耗和排放废弃物大量增加。又由于当时人类对于环境及环境保护认识的局限性,致使环境问题发展十分迅速。上述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地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以几种矛盾的冲突。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的矛盾
地球自然资源的储量是巨大的,但总是有限的,并且分布不均,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口的不断增长,构成人口与资源的永恒矛盾。
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由于经济的驱使下,往往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使资源破坏和生态破坏,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对当地造成严重的坏境污染,其环境的再生能力是有限,在一定的时间内无法恢复。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有些地区和国家只顾个人的利益,对污染物不先进行处理而是转移给相邻的地区,使污染进一步的扩散,扩大污染的危害。
4、个人行为与大众利益矛盾
在日常生活中时常有乱丢垃圾、不节约水的事,对于个人是小事但积少成多,最终影响的是集体的利益。
〔二〕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中国环境现状
中国的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海洋,淡水,土壤,固体废弃物,噪音,辐射污染等七类,污染面从城市蔓延到农村,从发达地区扩大到欠发达地区;形成点源、面源共存,生活污染与工业排放叠加,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复合,环保冲突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工业发展所产生的污染,呈现出逐年加剧的趋势。如果不选择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继续保持对环境污染和资源粗放型开发保持不予重视的态度,我们为资源环境问题买的单会大大抵消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效益。环境污染投资总额占GDP的比重,呈逐年上涨的趋势。①
2、我国现状原因的分析
〔1〕经济过快发展
首先,经济的快速发展,是环境破坏加剧,人们对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上,使资源与环境的平衡木失衡,打破了平衡,由于国民经济尚处在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转型时期,人们只关注于经济增长的数字,却往往忽略了其背后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造成环境的极大破坏;近年来趋势不断扩大
其次,经济利益的驱使,人类超强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的恶化。
〔2〕环境立法的滞后
我国的环境立法大多产生于20 世纪80 年代, 立法指导思想多少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兼顾环境保护, 基本上是建立在适应计划经济体制要求的基础上, 90 年代开始注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 但并未从根本上发生转变。环境立法的指导思想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而长期遵循“ 成熟一条制定一条”的原则, 这一原则使环境立法只注重经验性而忽视先导性, 许多条款明显滞后, 甚至与现实脱节, 使得市场经济带来的大量新情况、新问题、新措施无法可依。同时, 我国环境法律制度创设时间短,且是在经济社会转型过程的不稳定因素大量存在的条件下产生的: 一是尚未经过、也未有成熟的市场考验; 二是有些制度援引或借鉴西方法律体系的内容, 很难在短时期完全吻合我国特定社会经济的现实条件。②
二、关于我国环境保护对策探讨
1、生物措施
植物能够改善环境质量,是公认的知识,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换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栽树种植的科学管理,
2.工程措施
建立包括水利工程和水土保护工程的措施,可是修建水库、灌渠等;水土保持工程有修梯田、淤地坝等
3. 加强环境法制建设
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不断的完善中,有些环节的制度的建设还处于滞后阶段,如赏罚制度应该加强,及时修订有关法律、法规。只有这样,环境保护工作才能在法律的配合或强制约束下取得更大的成就。比如,某工厂的排泄污水污染到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用水安全,可通过经济责任形式来实现,应该严惩这种行为,要它为此负责。
4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与守法观念
在人类的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对环境带来了影响,这种影响有的是技术上的原因造成的,有的则是因为缺乏正确的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因此不能只是单单的依靠技术措施来解决,也必须靠公民的积极参与,公民的环境意识与守法观念,不只是普法教育与司法权威方面的原因,必须切实展开系统的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促进学校教育面向可持续发展,使受教育者都具备可持续发展的道德水平和科技知识。要开展社会宣传、青少年普及教育、绿色学校活动、绿色消费、提供法律援助、表彰优秀个人等方面做大量的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要利用在职培训,大众媒体和组织工作组、宣传队下乡等手段进行社会教育。中国由于长期封建统治思想根深蒂固,现代法律并非本土产物,对法律总持一种排斥态度,尤其是环保法,历史上只有破坏环境与自由,而无保护环境的传统。同时在公有制条件下,自然资源权比较抽象,人与自然的关系长期以来被处位于劳动者与劳动对象的经济关系而不是法律关系,由此,环保意识的深入人心需要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5.加强治理,保护资源,实现有序开发和综合利用。
(1)保护好天然林草资源,落实林业采伐政策,严禁乱砍滥伐;
(2)果断制止新的垦荒行为,严格推行封山禁牧,把人工治理与植被的自然恢复结合起来,加强科学管理;
(3)加强对已治理区域的治理和保护,对自然及人为造成的破坏及时采取维修和弥补措施,提高治理保护率;
(4)要果断关闭和取缔“五小”企业,对地、市、县属工业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不符合排放规定的企业不答应开机生产,保护空气和水资源不受污染;
(5)对地下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要具体规划,配套建设各项开发设施,逐步开发利用,不搞急功近利、杜绝破坏性、掠夺性开发、要坚持可持续发展;
(6)要进一步落实环保建设责任制,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加强环保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
总结: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只有二三百万年历史,人类的出现与繁衍,有赖于生态环境提供的优越条件。所以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爱护环境其实也是在保护我们自身,保护环境不仅仅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每个人要做的事,
参考文献:
1.洪大用:《当代中国环境问题》,载《教学与研究》1998年8期
2.赵永新,关注国家生态安全 2001.
3.新形势下我国环境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资源网》